公函“求学”背后的无奈

2013-07-11 10:31:09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上个学有多难?只有家长最清楚。而为了让孩子有学可上,家长们也是费尽了苦心,有人不惜借单位公函的名义为孩子上学行方便,这下出大事了!
7月7日,四川眉山市委宣传部发函于东坡区教育局,要求妥善安排该部某干部子女到东坡中学就读。据记者获悉,目前当事人已受免职处分。(7月9日中国新闻网)
据了解,当事人系眉山市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当事人于2008年从彭山县调到宣传部工作已5年时间,其丈夫也在眉山工作。今年,其女儿小学毕业,为了工作和家庭两者兼顾,特从彭山转学到东坡中学就读,所以其以宣传部办公室名义向东坡区教育局发函证明该职工工作单位和女儿的实际情况。
在很多家长都在为孩子上学发愁的时候,该公函一经披露便引发无数议论。很多网民将这件事情与“官员子女”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认为用公函为“官员子女”上学行方便。
7月8日下午,眉山市委宣传部到东坡教育局和东坡中学宣布了处理结果:宣传部办公室主任毛某,在未向组织和任何领导报告的情况下,擅自以“市委宣传部办公室”名义,发函至东坡区教育局,要求安排女儿在东坡中学就读,违反了单位规章制度和干部纪律,免去办公室主任职务;擅自发函属个人行为,公函已收回作废。
其实,单从孩子上学的这个角度分析,这纸公函实则道出了很多人的无奈。试想,作为市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一职的当事人,定然知道擅自发公函的行为是一种冒险行为,但她能够冒着风险用公函为女儿上学“求情”,一定是正常途径遇阻的无奈之举。再想,连这样一位有头有脸的“官员”的孩子上学都这么难,其他普通老百姓又要面临怎样的境遇呢?
现在孩子上个学还真是难,从幼儿园到高中,绝不比上大学轻松多少。每到7月份,大家最关心的一件事就是孩子的上学问题,虽然有招生办法,有就近原则,有面试政策,有外来人员规定,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一些学校尤其是名校根本不把文件放在眼里,说的一套做的一套,闹得家长人人自危,身心不宁,无奈之下,家长只好找关系、批条子、花票子。
在我们为这位当事人擅自使用公函的行为所指责的同时,更应该去追问我们的教育部门,是否严格执行了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入学的规定。按规定,且不说这位当事人是“官员”,就算是外来务工人员,其子女也应该正常有学可上。而这位“官员”也绝非拿着公函去“炫耀”,恐怕是到了山穷水尽的“最后一搏”。
所以,公函“求学”不是一个人的闹剧,而是一群人的无奈,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将上学这件老百姓最大的民生问题解决好,严格执行招生政策,认真落实惩罚制度,切实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办学行为。让家长不再为孩子上学而发愁,而冒险。

(文/梁新红)

责任编辑:邱睿

上一篇: 要完善服务机制

下一篇: 要建强服务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