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还需有共识

2013-08-28 09:22:06 来源:临汾新闻网

8月22日,教育部公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其中,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一到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全面取消百分制等规定格外吸引眼球。据媒体消息,征求意见稿发布首日,教育部就接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反馈意见千余条。
中小学生减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多年来,相关部门总在不停地呼吁为孩子们减负,还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然而,每一次减负都不可避免地陷入“减负、增负、再减负”的尴尬状态之中,许多孩子们仍在题山课海之中“难以自拔”。
减负,教育部门的初衷总是好的。据了解,此次《规定》中要求: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但可布置一些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学校要积极与家长、社会资源单位联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社会设施,组织参加力所能及的手工劳动、农业劳动。小学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四年级以上考试内容严禁超出课程标准……”
  为了让我们的下一代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部门的规定不可谓不周到。但是事实呢?在一次次的减负中,许多学校低年级的学生下午早早就放学回家了,而此时仍下不了班的父母,要么把孩子送到辅导站继续学习,要么无人照顾,任孩子在家看电视、玩电脑,或在马路上疯跑,这安全还得提心吊胆……这减来减去,从学校减的负,一转弯又都到了家长和辅导老师的身上,这“负”是减了么?还有些家长表示,这小升初、中考、高考考试的难度减不减,这家长的心敢懈怠么?所以,要减轻学生负担,不在于课时和作业的多寡。核心问题依然是考试评价体系和人才选拔方式。
一位资深教育界人士说,减负”不能是简单的,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有幸福感,才能让他们感觉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看来,只要应试教育的机制不变,只要有利益存在,那么学生“减负”的各项政策、规定就可能成为“镜中花、水中月”,校内减负校外加压现象也难以避免。追本溯源,要想真正为孩子减负,还需要为人师者、为人长者真正“减负”。

(晓琳)
 

责任编辑: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