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谢师以本真

2013-09-09 20:36:52 来源:临汾新闻网

又是一年教师节了。然而,与教师有关的话题却不是这一天的专属,抛开那些屡屡被曝光的性侵学生案件,更多的是“谢师”这类没有统一标准且一言难尽的事情。

先贤曾说“为学莫重于尊师”,为表达教育之恩,学子及其家长聊表谢意本无可厚非。但是,从价格不菲的谢师宴,到动辄成百上千元的“教师节购物卡”,原有之意早已变了味儿。

以往我们总说校园是一方净土、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提及这些就会让人肃然起敬。如今,老师的言行多有走样,这固然有师德层面的问题,但是身处如此纷扰的社会,想要独善其身也的确很难。“人在江湖,不得不送,不得不收”,很形象地表述了当前家长和教师的无奈。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好学校里“大肚班”出现,与此同时,如捧至宝的家长由于担心自家孩子会被边缘化,便想方设法“表心意”,以此换取老师对自家孩子的关注,这是物质生活极大富足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焦虑,其中有多少不得已自然不必赘言。近读媒体报道,联想到与教师朋友们的交往,虽然不免有些矫情,家长的普遍性心理却也的确惯坏了一些胆敢突破底线的教师,使一些本意坚守底线者不得不面对尴尬。

我不反对谢师,也无意为那些“红包教师”开脱,只是在表明这是一个老师、家长、社会都有责任的问题,不应失之偏颇。一味批评家长世故,那是没有看到中国教育的种种现状;片面批判老师,那是对教师群体过度理想化。而“社会”更是一个极其宽泛的概念。

社会风气整体好转,不是朝夕易事,身为老师和家长这样的两个角色同样大有所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者就是要有高于一般的道德标准。守住师德底线,对待学生不以贫富而论,对待家长真诚以待,使其宽心。教育主管部门在划定师德红线的同时,还需要加大日常监督投诉举报,自觉加强制一起发力,在这一群体中形成“人人不收礼,人人不敢收礼”的氛围。身为家长需要明白,不以金钱和物质“惯”老师,使社会种种习气少浸染校园净土,这才是对自己的孩子负责。当然我也深知,寄望道德说教来根本改变“不得不送,不得不收”的现状时常会显得苍白,症结的解决归根到底还是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这当是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矢志不渝的大事。

没有负累的情意才是真情意。谢师需要有度,在师生情这种特殊的感情中,即便一张卡片都不应成为学生和家长的负担,更休谈金钱、物质了。(文/孙宗林)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