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某项工作做的好不好,老百姓人人心里有杆秤。及时了解老百姓的意见和诉求,有助于明晰工作中的不足,推动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民意调查无疑是一个便捷且可信度较高的途径。然而,民意一旦被蝇头小利收买,上述良好的初衷也就无从谈起了。
这两天,很多湖南邵阳市民都接到了一条短信。邵阳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发来的短信中称,邵阳人要说邵阳好,邵阳才会真的好。如果你接到省综治办打来的民调电话,一定要说邵阳的好话。如果超过5分钟,凭电话记录单就可以去综治办领取300元误工补贴。(中广网9月9日)
可以断定,邵阳用“误工补贴”这样的小恩小惠得来的民意,一定不是真民意。这种“报喜不报忧”的做法无异于自欺欺人,除了或可应付上级之外,根本欺骗不了老百姓。
邵阳有关部门收买民意,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对当地老百姓不信任。不可否认,在社会转型期一些社会矛盾会被放大,一项工作要赢得民众的广泛认同并不容易。但是大多数老百姓还是通情达理的,他们既能够看到当前存在的不足,也能够看到业已取得的成绩,信口开河的毕竟是少数。
二是由于工作存在缺陷而使他们缺乏应有的信心。表面上“邵阳人要说邵阳好,邵阳才会真的好”没有私利,甚至说是大公,但稍稍思考一下就不难发现,它其实是有关部门在掩饰自身工作中的不足。包括那条短信的授意者、编发者,以及当地街道、社区入户登记的工作人员和民警都不会不知道,说一些好的方面”并不能抹煞“一些坏的方面”的存在,而“坏的方面”又往往是老百姓普遍关注,下一步亟需解决的热点、难点。
收买民意,说到底这种歪心思坑的还是老百姓。暂且不说所谓的“误工补贴”这笔经费一定来自于公共财政资金,拿纳税人的钱“贿赂”纳税人是无本买卖,假民意还影响民意调查结果,既而会影响到上级部门对真实情况的掌握,下一步的工作部署难免会出现偏差。
其实,收买民意与数字造假大同小异,都是通过欺上瞒下来追求虚假的政绩。这种欺瞒伎俩只会加剧社会的不信任,使党和政府蒙羞。但愿湖南省综治办不唯民调电话的结果,真正走到老百姓中间去,听听、看看那些关切民生的真民意。(文/孙宗林)
责任编辑:李甲
上一篇: 为官之道
下一篇: “环保秀”多些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