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烈烈的“双11”终于落下帷幕。11月11日,原本被网友们称为“光棍节”,但这几年来已成了网购达人们的购物狂欢节,如今连实体店都加入了降价的阵营。不少人铆足了劲,在这一天里疯狂购物。而随着网络购物平台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人在平日也痴迷于网购,面对“低价”诱惑,盲目掏钱的人也不在少数。
微信上有这么一个段子调侃“双11”:11月9日是“119”,11月10日是“110”,11月11日是“双11”,连起来读就是:防火、防盗、防败家。的确,双11”网购早已成为“方便、便宜”的代名词,然而,每年“双11”后,细数网购来的商品,有多少东西是实际生活中必须的,有多少东西是一时兴起、见着便宜就买回来再说的,这里就涉及到过度消费和理性消费的问题。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勤俭持家必需注重“刚性需求”,才能从容不迫地选择消费,而不是被电商“绑架”着被迫消费。
我们不否认,网络购物的确有省时省力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质量难保证、虚抬价格后再降价等问题。所以如果并非必需,那就捂住钱袋,不要因为“买得越多越便宜”免邮”的诱惑而盲目下单,免得“伤钱”又“伤心”。
面对电商各种诱人的促销打折,网购者须厘清自己的大脑,根据自己的需求拟订购物清单,进行优先级排序,制定预算,选取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点击鼠标前,应三思而后行,为自己设定消费上限或网购件数,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货比三家,只买适合自己的商品。毕竟节日天天有,降价从未休。即便有刚需,网友也不妨擦亮眼睛“从长计议”,如此,自己的消费理念才会从跟风转为理性,从扎堆转为日常,才不会沦落为“月光族”、“爆卡族”,让自己的生活支出一直处在细水长流的合理状态,在提高生活品质的同时显得张弛有度。
此外就是要学会转移注意力,一旦发现情绪不对、工作压力大时,不要对着电脑,应该找其他的事情去做,如散步、聊天等,不能形成“买东西犒劳、安慰自己”的想法。平时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闲暇时别“宅”在家里,多与朋友交流,多参加文娱活动、健身锻炼,戒掉“网购瘾”。总之,看紧自己的钱包,别被“双11”牵着鼻子走。 景文婷
责任编辑:柏东丽
上一篇: 见义勇为认定“偏见”容易使社会寒心
下一篇: 谁该为英雄【变质】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