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网评:校车违法运营背后的尴尬

2015-05-29 10:56:4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1600辆校车,仅200辆合法。据介绍,目前,临沂市约有接送中小学生的车1600多辆,主要集中在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幼儿园以及民办学校。在这1600多辆接送学生的车辆中,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校车仅有200多辆。

    (5月24日《齐鲁晚报》)距离国务院《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已经三年有余,但运送孩子的车辆出现事故的新闻仍频现报端。

    事故多发的背后是难以高效整肃的“校车”乱象,车辆超员、司机无资质、车辆不符合规定等隐患困扰已久,难以消除。

    校车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确保校车的安全呢?谁来保障学生们的安全呢?很显然,校车的合法性是一个基础性的关键条件,如果连基本的备案都没有,所谓的安全更是一句空话了。

    1600辆校车中,合法校车仅占1/8,这个看似不可理解的数字背后暴露了太多的尴尬。从记者的调查可知,这些运营的校车主要是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幼儿园以及民办学校。那么,为什么公立学校没有校车呢?为什么民办学校的校车不去备案呢?笔者认为,合法校车稀少的背后,一是各地政府关于校车的经费保障不到位或者根本就没有,这也就是各公立学校鲜有校车的主要原因;民办幼儿园为了竞争需要,只能通过配备校车来提升学校的师资力量,树立良好形象。二是有关部门的服务意识跟不上,根据《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校车安全涉及众多部门,本应该协同配合,积极为学校提供相关服务和监管,但由于缺乏协同机制,所以出现了谁也不管的局面。

    校车安全已经提了很多年,国务院也出台了专门的条例,各级各部门应该提高认识,加强落实,从实际运营的角度出发,加大资金扶持,强化服务理念,形成有效的运作机制,促进校车规划化、合法化运营,从而确保孩子们的生命安全,起到校车真正的作用。(梁新红


     

责任编辑:王晓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