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问题导向 整治为官不为
——四论从严从实做好干部管理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应该予以严肃批评。”为官不为”,损害党的形象,伤害群众感情,恶化政治生态,贻误事业发展。从严从实管理干部,就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努力形成人人干事创业、个个奋勇当先的良好氛围,为实现弊革风清,促进富民强市凝聚强大正能量。
要加大“为官不为”整治力度。市委《关于从严从实管理干部的意见》进一步细化了不适宜担任现职、不作为、不担当干部的7种具体情形,并明确规定,经组织提醒、教育或者函询、诫勉之后,仍然没有改正,被认定为不适宜担任现职、不作为、不担当的干部,一律予以调整。整治“为官不为”,各级党组织首先要敢担当、敢有为,要用担当有为的精神和气度来匡正“为官不为”的现象和行为。敢担当,就是要敢于坚持原则、不搞照顾、不留情面;有作为,就是要对“为官不为”的人和事动真格,严格“下”的标准、严把“下”的条件、严明“下”的规矩,让“为官不为”的干部“下”得合法、下”得合理、下”得服气。
要加大领导干部问责力度。法不严则不力,治不严则无获。追责问责是惩治庸官、懒官、太平官”的利器,也是防治“为官不为”的良药。各级党委(党组)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问责规定,坚持真问责、真追究,有效运用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等手段,对踩“红线”、闯“雷区”的实行“零容忍”,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做到令行禁止、违者必究,真正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从政环境。
要加大考核结果运用力度。充分发挥考核工作指挥棒和风向标的作用。加强和改进平时考核、年中督查、年度考核,定期分析研判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情况。要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对连续三年考核优秀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或适时选拔交流到更能发挥作用的重要岗位;对考核基本称职的,一年内不得提拔使用或交流到重要岗位;对考核为不称职或连续两年考核为基本称职的,予以组织处理,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