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网评:“叛逆”到底是咋回事

2016-01-07 10:33:07 来源:临汾新闻网

        蒲县一所学校的校长开设了与“问题生”的QQ热线。经过一个学期的对话,他发现,每一个“问题生”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孩子出问题了,根却在家长身上。所有问题生“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爱。而“问题”的最直接症状表现就是叛逆。

        例如有一个内向的女孩,平常不言不语的总是封闭自己,可是某一次同学一句无心的话惹得她勃然大怒,表现得很烦躁,几乎和同学打起来。校长与这个女生进行深谈,才得知女孩的父亲为人粗暴,经常因为高考给她施加压力,再加上她遭遇早恋问题,互相叠加,让她难以承受,又无人可诉。这次同学一句无心的话戳到了她的痛处,因而忍无可忍,觉得只有和同学打一架才能解心头之痛。病因找见了,校长找到了女孩的父亲,和他进行了一番深谈后,他改变了平常的态度,保持了一个接受与开放的态度,耐心地和女儿沟通,不再对她施加压力,而是平静地在生活中关心她、鼓励她,女儿的情绪大为好转,人也活泼开朗了。

        法国学者马塞尔·吕弗教授认为,世界上有1/3的年轻人可以顺利度过青春期,另1/3是“恰到好处”地使人厌烦,对于最后1/3的年轻人来说,他们的青春期是痛苦、复杂的。

        如何让孩子平稳度过痛苦、复杂的青春期,令众多家长们揪心。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青春期又被称为“心理断乳期”、叛逆期”,此时的孩子半幼稚半成熟,情绪两极性波动大,向同伴开放的程度大于向成人开放,是自我觉醒的时期,渴望成为独立“人”。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若有些诉求无法满足,有可能会导致心理失衡,直至产生心理问题,而外在表现就是不听话、和父母对着干、情绪暴躁等“叛逆”行为。但是,他们的父母却不能理解他们,认为他们是故意闹腾、找茬,不能平和地与他们交流。其实,他们不知道,这是孩子在发出求救信号:我需要心理关爱,请帮帮我!此时,作为家长,一定要“读懂”孩子们发出的这些信号,及时跟孩子沟通,找到问题所在,帮助孩子减压,以避免负面情绪累积过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们应学会“蹲下来”与孩子交流,孩子的社会能力是从父母的行为中学到的。父母无条件接纳孩子,孩子也会很容易接纳别人,并融入社会。父母也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只能自己负责。同时,尽量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成长,当孩子面对困境时,父母给予引导和帮助。父母用一种悦纳的态度,可以帮助孩子顺利渡过“叛逆期”,尽快适应多元化的社会。(郭璞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