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网友爆料,今年6月,山东滨州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学下发的奖状背面竟带有广告,引发众多学生、家长不满。多张网传图片显示,在该校颁发奖状的背后,整面都是某电子产品商家的广告,有门店地址、电话、产品推介等广告内容,并称学生凭此奖状可领一份精美礼品。针对此事,滨州市教育局日前通报称,涉事学校考虑到大部分奖状都贴在墙上,只有正面展示于人,遂答应与商家合作。目前,该局已责令涉事学校进行整改。
市场经济时代,商业广告无孔不入,公交车上、地铁里、电视上、网络中,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营销广告。涉事商家之所以选择“广告奖状”作为宣传媒介,说到底无非是看重了奖状本身明显的宣传优势。对商家而言,这种“全新”的广告模式既提高了广告造势的效率,也节省了二次营销的成本与资源,可谓是“一石二鸟”。而站在校方的立场,商家免费设计印刷奖状,一来节省了教育经费,二来背面印刷的公益助学活动也与教育的本质一脉相承,表面上看并不存在多大的问题。
然而,商家依托广告抢占先机、赢得市场,本无可厚非,但不该过度侵占教育资源,不该喧宾夺主搭奖状之“便车”。校商合作”之间,究竟有无利益抽成,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广告奖状”这种夹带“私货”的做法,不仅有违社会公序良俗,还在极大程度上挑战着公众的心理承受底线。教育是崇高的,奖状也是神圣的,容不得丝毫的利欲熏心与利益侵染。现在小广告泛滥、牛皮癣滋生,不仅直接损害着教育部门的形象与声誉,更伤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与感情,伤了教育,更伤了民心。
因此,有关部门要尽快弥补监管的空白,强审核、强监管,以行政之手铁腕整治教育领域过度插播广告的行业陋习,规范广告市场的环境与秩序。作为商家,也应有所收敛,切忌“广告围城”。而对学校等教育主体来说,也该严格自律坚守底线,切勿无节操、无底线、无原则地帮着商家站台、吆喝,如此才能赢得社会尊重,还孩子一片纯净的蓝天。(李媛)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