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某学校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陪伴老人的作业,这项作业可简可繁、可大可小、可检查可交流。这项作业看似简单,却有一定难度;看似平常,却是意义深远。
据悉,陪伴老人的假期作业有如下内容:照顾老人生活起居、给老人讲自己喜爱的故事、听老人讲自己的人生经历等。中学生承担些家务活了,学校于是提出了家务劳动要求,比如给老人擦地、擦玻璃、做饭、刷碗、做些家庭装饰等。孩子们还可以把学过的简单的理化实验给老人做些展示汇报,比如用喷壶喷水看彩虹、用放大镜聚光点火柴、用鸡蛋壳和白醋制取二氧化碳等。
说起为何要布置这样的作业,学校负责人表示,当下很多孩子都由老人带大,等熬到孩子上学,老人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但也不免生出从热闹到寂寞的失落,加之身体越来越不如意,对儿女的情感依赖也越来越强烈。让孩子利用假期时间陪伴老人,是对老人长期抚育的一种感激和报答,更是培养孩子责任感和感恩心的极好途径。
据说,这项作业一经推出就受到许多家长的欢迎。他们表示,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孩子学会了担当、学会了为他人服务、学会了创造和谐氛围等,也在这个过程中达到了提升口头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巩固所学文化知识等目的。尤其是其中最有意义的“倾听”作业,更是让孩子懂得了理解和尊重他人的真正含义。孩子倾听老人讲年轻时的经历,对自己而言也能吸收不少人生经验和教训。当然,倾听也是一门艺术:面部保持自然的微笑,表情随着对方谈话内容有相应的变化,恰如其分地点头;适时而恰当地提出问题,配合对方的语气表述自己的意见等。有的老人健谈,讲述事件像讲故事一样,不仅能让孩子顺利完成访谈,还能吸引住孩子;而有的老人不善言辞,只有只言片语,这又是在考验孩子的耐心了。
陪伴老人这项假期作业对学校来说,大而言之,可归入到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范畴;小而言之,可放到语文学科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范围内。而对一个家庭来说,必然能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了解,密切感情与联系,甚而能震动家长的心灵。现在,虽不讲“父母在,不远游”,但孝敬父母的美德美行仍需要大力宣传,更要借助有意义、可操作的行为方式和活动载体来推进。让孩子暑期陪伴老人无疑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郭璞)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