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校园文化融入教育创新的主课堂
张杨管
临汾一中素以学风浓、校风正、质量高而享誉华夏尧都、三晋大地。走进临汾一中,首先映入眼帘的除了一座座样式别致的连廊楼体,一处处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还有随处可见的楼顶发光字体、书法绘画走廊、校园文化展板,这些着实让人们感受到了这所省级示范名校所散发出来的浓郁文化气息,特别是120年学校历史沿革的纪念展示和各种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对优秀文化的传承,无不彰显这所百年名校的深厚底蕴与丰富内涵,无不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醉人醇香与独特气质,无不发挥着润物无声的生机活力与发展潜力。漫步校园中,倍感知识的崇高和对文化的深深敬意,书香四溢、韵味浓郁的文化氛围让人步移景换、目不暇接。
创建于1896年的临汾一中一路走来,拥有厚重深邃、奋进创新的传统文化。这里曾经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彭真、贺龙战斗过的地方,这里诞生了临汾第一个党支部,一大批师生投笔从戎,走上了抗日前线,为抵御外侮,奋战疆场;从这里走出一大批像张振山、郑社奎等卓越的校友,为民族的解放、祖国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悠久的历史文化、光荣的革命传统、众多的英雄楷模,以其强大的感召和无声的润泽,鼓舞着、滋养着代代一中人。2011年学校迁建新址,踏上了更加壮阔的新征程,如何将校史文化植入新的校园,如何使传统文化深入人心、打造教育文化名校?成为学校需要首先破解的课题。
从管理文化切入,引入源头活水
管理是行为是行动,管理文化是生成是积淀。
健全职代会,引导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管理服务层从德能勤绩廉的个人层面和作风、效率、责任、执行力等方面评价考核,将精细化管理常态化。为使学校管理更加科学民主,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在图书馆、会议室、办公室、各层楼道等场所增加了不同主题、富有警示教育意义的展板,营造服务育人氛围。健全年级教师聘任制度,在年级内部实行“分部管理、合作竞争”的管理机制,通过部与部、同学科老师之间的比学赶超,增强年级领导和教职员工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激情和动力。
以行为文化建设为龙头,突出育人实效
改革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永恒动力,是学校发展的新引擎。学校在坚持入学教育、自主管理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常规管理和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活动、元旦联欢、毕业典礼等主题活动的基础上,确定“文化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为校定节日,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积极参与到适合自己的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学校活动的新常态,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旋律,讲好“一中故事”,传递“一中声音”,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演讲活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作文竞赛等等,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学校每年拿出一定名额招录篮球、足球、田径等特长生,游泳馆已经面向学生开设了游泳课,啦啦操、艺术操全校推广。全校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在搏击和挑战中锻炼体育精神,已经成为一中时尚。
以开放的教改创新为推手,示范引领共同发展
只有开放办学,文化的力量才能更强大,教育的改革才能更深入。临汾一中坚持开放办学,深化内外交流互访,与台湾景美女中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连续三年,景美女中派出师生与临汾一中师生互动交流。与美国友好学校不断加强师生交流互访,拓宽了信息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大教研活动,创造精品课堂系列学术论坛。与古县一中、安泽一中、隰县一中、浮山中学、蒲县高级中学五所学校建立结对帮扶或对口帮扶协议,在学校连续四轮的“优质高效课堂”大赛中,六所学校老师共同听课、共同评课、共同教研、共同提高。与山西各市26所知名高中强强联手,成立“三晋联盟校”,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着力打造精品课堂、精品课程、精品活动,致力师生成才、学校成名、教育成功。
以环境文化建设为抓手,提升办学品位
用名校的文化积淀和凝聚力丰富学校的精神文化内涵。统一学校形象标识,规范使用校名、校址、校徽、校旗、校歌;规范校内建筑、道路与景观命名,逐步完善具有学校特点的形象标识体系。将百年前镌有学校名称的石碑镶嵌到办公楼大厅的墙壁上,增加学校历史厚重感。“办三晋名校,创中华一流,育创新人才”“尊师、勤恳、刻苦、攀登”“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发展阳光体育,建设活力校园”等一系列励志标语安装到办公楼、图书艺术楼、教学楼、餐厅、运动场、体育馆等楼顶,昭示目标,激励师生。
生态校园的建设,系统的校园人文景观,向人们讲述着学校发展变化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畅想制高点”主体雕塑、莲花池、荷花喷泉、文化浮雕墙和石榴园、牡丹园、玫瑰园等数十个文化园林景点让学子文教结合,受益其中、乐在其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学校“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了学生的一生幸福”。该组织期待更多人因教育改革改变命运,期待教育破解更多的幸福人生“密码”。百年老校临汾一中在120年的风风雨雨中,坚持文教结合,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在历史传承中创新教育,走出了一条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创新发展的新路。
(作者系临汾一中校长)
责任编辑:实习生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