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3·15”,今年“3·15”的主题是“网络诚信、消费无忧”。
的确,在网络经济呈现爆发之势的当下,凸显出许多与网络消费相关的问题,其中质量问题尤为凸显。就拿去年“双十一”的网购质量来说,据《2016年“双十一”网络购物商品质量测试评价报告》显示,从抽检的144款商品的测试情况来看,有34款测试指标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有的标签说明不规范,有的食品标签、标注值与实测值不符,有的家纺用品纤维含量与宣传不符,有的化妆品检出禁用物质,有的鞋包类商品物理性能不达标,这一系列问题,不仅影响了消费者正常使用,也让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大打折扣。
然而,当大众乐享于网上购物的低价时,很多资深买家发出质疑,为何同一个品牌,线上线下的质量大相径庭”;也有实体商家表示,目前很多厂家将线上、线下的产品分开来做,为的就是在价格上有竞争力,又不影响线下实体商家的销售。大众习惯性的在网上看价购买的消费理念,让很多厂家只能在产品成本上下工夫,也由此导致产品质量大不如从前。
还记得去年到义乌时,笔者跑了一趟专门服务于微商的爆品批发市场,跟一位专业从事微商的小伙儿深谈后得知,他们每天在朋友圈发出的信息都转自于各微商朋友圈,实物跟宣传有差异是在所难免的。
就拿去年夏天火爆一时的冰丝凉席来说,商家一天一回货,有时拿的货品质量的好坏也得碰运气。也难怪,大众现在对微商越来越反感,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
近日,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在人民大会堂“两会部长通道”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网购不是“法外之地”,要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规范市场秩序。他说,近年来,网购发展迅猛,但也出现了包括虚假宣传等在内的一些问题,急需加大网购方面消费者权益保护,明确网络平台负第一责任。要加强企业自律、个人管理、商业自律等,强化网络购物秩序。也由此可见,此次提出的“网络诚信、消费无忧”这一主题,正是对网络经济中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不诚信经营行为的抵制,也是对建设放心无忧网络消费环境的呼唤。
对此,我们希望网络商家、微商在销售商品时,能完全做到信息、服务方面的准确、真实、透明;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也不要一味地去追求低价,而更多的去看重一件商品的性价比。
“人无诚信不立,业无诚信不兴。”商家占领市场,最终是以品位、质量和服务取胜,以此来培育忠实的顾客群。如若网络购物一味以打折、低价吸引消费者,再降低利润的同时降低成本、降低品质,最终导致的结果只能是让消费不再信赖。为此,不管是实体商家、网络商家,还是眼下流行的微商,在经营时还是要谨记:以质为先、以诚为本,以服务赢人心,让消费者体验到真正的消费无忧。(卢婷)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