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邮政局、中央综治办、公安部、国家安全部日前联合召开国家、省、市三级电视电话会议,就加快全国邮件快件实名收寄信息系统推广应用进行动员部署。今年4月起,将启动在31个省(区、市)相关试点城市实名收寄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工作,力争到2018年底基本实现实名收寄信息化全覆盖。
伴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快递业务近年来出现了爆炸式增长。可以说,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快递了。与此同时,一些隐藏的问题也随之出现。相对来说,公众可能比较担心个人信息安全,留在快递单上的个人信息,会不会因为“裸奔”而泄露?而站在整个社会的公共安全层面,更可怕的其实是,快递已经被少数犯罪分子盯上,成为他们实施犯罪的工具。
基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寄递行业长远发展考虑,在全国分步有序开展实名收寄信息系统推广应用,无疑非常必要。
对于实名收寄,公众最关心的可能仍是信息安全,这就要求信息安全防护能力不能成为短板。最近,一种只有符号、没有真名的所谓“隐私面单”,因为隐匿了姓名电话等个人信息,防止了个人信息的线下泄露,受到舆论好评。实名收寄信息化全覆盖之后,揽收人员直接采集寄件人身份信息,如果被其滥用,势必留下新的个人信息安全隐患。
说到底,实名收寄信息化全覆盖,重在严格落实。快递企业核实和采集上传寄递用户身份信息,必须严格落实,不能敷衍了事,更不能走过场,实名收寄不是降低服务水准的理由和借口,而应提供更加安全、更加优质的寄递服务,公众既有配合实名收寄的义务,也有要求信息安全的权利。
(李媛)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