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网评:教育,不可缺失仪式感

2018-05-23 15:46:2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这一个月来,笔者观摩了好几所学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乐享了一场场华美的文体盛宴。在开幕式上,各个班级都设计了班旗、班徽,喊出了班级口号,风格各异的服装、个性化的表演,展现了学生的创意与智慧。在发奖环节,除了发放证书之外,校领导还特意为获得各单项前3名的同学颁发奖杯,礼仪志愿者为他们献上了鲜花。同学们自信满满地走过红毯,任由摄影师抓拍下美好的瞬间。一场艺术节,充分体现了文化活动的全民性、文化性和趣味性,展现了校园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

  搞这样一场盛会,肯定要花费不少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可能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这样做值吗?对此,一位校长微笑着说出了这样一句话:仪式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

  的确,仪式无处不在。入学仪式、开学典礼、升旗仪式、入团仪式、成人仪式、毕业典礼、颁奖仪式等都是学校常规性仪式教育活动。每一场仪式,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都代表着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某一刻与其他时刻不同,都代表着自己心灵深处经历了一次独特的成长。仪式除了有一定的程序外,更重要的是有心的介入,能传递一种价值观和情感。仪式感,其实恰恰体现的是一个参与者对生活认真、尊重、敬畏且热爱的一种态度。

  仪式感,其实也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这种自我暗示能够产生自我变革,使自己的专注力、反应能力、思辨能力、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迅速得以提升。某种意义上,它是感知和理解这个世界的一种途径。如学校的升国旗仪式,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形式。升旗手、护旗手着装规范统一、步伐整齐划一、神情庄重严肃地走向升旗台,当国旗在他们的操作下冉冉升起的时候,师生的爱国情感油然而生。再如国旗下的讲话,演讲者由思想道德、文明礼貌、学习刻苦、助人为乐等各方面表现优异或某方面特别出色的同学担任,或者也可由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工作踏实、有突出成绩的老师担任,也可邀请各行各业的模范、校友担当,他们的演讲激情四射,能给师生心灵的启迪、情感的濡染、思想的升华。这样的仪式既有鼓励性、更有激励性,意义更加丰满,能够增强教育的叠加效应。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则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教育必须依靠设置一定的情境、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来实现,这种仪式感的营造和利用恰恰能有效地增强教育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仪式感的力量,在于“塑造”,而不是“灌输”,通过固定的形式和行动,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因此,仪式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

  记者 郭璞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