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网评:校长不是“官”

2018-09-19 17:17:38 来源:临汾新闻网  

  因为工作原因,经常会见识到一些校长和老师在育人方面的独特做法。某校长开通了校长信箱,经常收到学生来信,其中不乏言辞尖刻的批评信,可是校长都默默地“受”了。问其原因,这位校长说,一校之长不是“官”,要允许师生对自己讲真话。首先要对学生敢于说出心里话的行为给予充分肯定,然后作出负责任的答复,并态度诚恳地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才是一个校长应该做的。

  后来,笔者还真巧遇见了一个该校的学生。说起校长信箱,他开心地笑了,说他也给校长写过信。原来,有一个食堂工作人员的子弟在学校就读,打饭时不排队,直接到窗口打饭,打的比别的学生多。这个学生给校长写信反映后,学校调查了此事,对该工作人员作出相应的处罚。还有的同学向校长反映说饭菜太辣,校长便安排食堂又开设了一个“清淡菜”窗口。这些同学通过校长信箱解决了遇到的实际问题,心里很有成就感。

  从这件事上,笔者忽然悟到了,很多学生之所以没有自己的想法,不能产生学习、生活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也许就是因为缺乏生长想法的土壤,他们的想法在校园里是不是有人倾听、是不是得到尊重,尤其是可不可以变为现实,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如果校长、教师只是一味端着架子说话,或者完全和学生是“两张皮”,那么这所学校的校园里又怎么会有民主、沟通、学生自主发展的良好氛围呢?教育,首先应该在尊重的前提下施行。在所有的尊重里,教育者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的想法是首要的。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学生们就不会向你敞开心扉,创新火苗就会被无情地扼杀掉。

  管理学上有个重要原理,就是你希望看到什么,什么就会越来越多。当我们希望校园里生长更多有想法、有作为、能够愿意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学习的学生时,我们就要着力营造适合这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土壤,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校园氛围就会诞生,而民生、和谐及创新精神自然也会在校园里蓬勃生长起来。

  记者 郭璞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