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离不开文化的体验,文化也需要旅游承载,如此方能有血有肉、可感可触。今年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高端化、生态化、特色化、智慧化发展方向,以开展文化旅游“五个年”活动为抓手,推动文旅产品融合、业态融合和产业重构,实现文化和旅游神与形的有机统一、血与脉的水乳交融。这为推动我市文化和旅游行业从浅层相加转向深度相融指明了前进方向,将使我市文化旅游业既有诗意又有温度,既有远方又有未来。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做内容的,旅游是做渠道的。所以,文化借旅游之船出海,而旅游借文化之根立足。所谓文化之旅,不只和历史遗迹、人文景观相连。残垣断壁、碧瓦朱甍也能给人以悠远之思,崇山峻岭、大雪初霁的自然景观又何尝不能激发对美的享受、对世界的认知,何尝不能陶冶情操?可以说,旅游其表,文化其里,文化的因子寄寓于所有旅游活动之中。关键在于,如何挖掘沉睡的文化资源,使之成为旅游业的活资本。众所周知,临汾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抓一把泥土就能攥出文明汁液的热土,古建筑遗迹、文化名山、庙堂宗祠遍布各地,但不少名胜古迹养在深闺无人识,未能有效转化为游客喜闻乐见的旅游产品,归根结底还是没找到与旅游的结合点。这就需要下大功夫使静态的文化活起来,把失落的文化找回来,让濒危的文化旺起来,以文化创意“点铁成金”,让散落的资源重组再生,文化附加值得以提高,旅游产业链得以延长,游客满意度必然与日俱增。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想上的破冰就没有行动上的突围。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转变传统发展理念是关键。要转变固有思维,从融合广度与深度出发,实现旅游与文化的互促共进,构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新模式,获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要具有创新思维。在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尝试新方法,将不同形式、不同性质的文化融入旅游产业中,开发新型旅游产品,在提升旅游产业文化内涵的同时,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具体实践中,要高标准制定沿黄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开发区总体规划,启动实施沿黄七县全域旅游、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重点文旅融合项目,建设具有黄河风情、黄土高原特色的旅游景区,努力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依托华门光影秀和尧庙·华门景区“两街两馆两中心”,加快实施尧庙·华门文旅融合示范区建设。推进“旅游+”“文化+”,培育发展文化体验游、休闲度假游、康养体育游、自驾房车游、研学游等新业态,推动旅游产业优化升级,提升旅游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文旅融合是一个大事业,需要大学问和大智慧打造大格局。今年我市文化旅游的机构改革,也将在政策协调和文化保护还有产业化开发方面,产生一些更好的内部协调和理顺机制,更有利于统筹推进文化和旅游在发展理念、公共服务、行政审批、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宣传营销等领域全方位对接,这将会更好推动文化与旅游原有产业边界的消融,满足文化和旅游互补相融的实际需求,催生和推动“文化+旅游”的新模式,在文旅深度融合中,为文化增添活力,为旅游厚植内涵,共赴“诗和远方”。(牧 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