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网评:教育行业也该打打假

2019-03-12 09:57:25 来源:临汾新闻网

  再过几天就是“3·15”了,每年这个时候,央视都会推出一台大型晚会,曝光一些企业、团伙或个人诈骗的黑幕,曝光一些行业潜规则,发布消费预警,为观众提供消费建议。笔者发现,尽管多年来央视曝光的行业不少,但是独独缺少了一个行业,那就是教育行业。

  其实,教育行业亟须打假。

  假学历:近年来,国家层面对学术不端的治理力度不断加码,对论文抄袭零容忍已成社会共识。在此背景下,若真的学术造假,无异于自己往枪口上撞。但即便如此,仍有一些人为了自己的高学历或者职称晋升,费尽心机撰写一篇篇论文,雷同度颇高。这种现象由来已久,早已为人们深恶痛绝。

  假专家:近年来,“专家”一词充斥着教育的各个领域,一些并不够专家本领的人也被冠以专家之名,出没于各种场所,或是参加评课,或是参加课题评审,或到各地讲课,在赚得一些虚名之外还多少获得一些财利。他们也会借助评奖之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让一些不明事理的人还真的上了不小的当。

  假名校:一些学校热衷于各种牌匾,这些牌匾对于学生到底有多大的意义?其实很多人都知道某些牌匾是没有任何含金量的。一些骗子也充分利用某些管理者急于拿牌子的心态,搞一些诸于“中国百强XX学校”“中国XX实验基地”的牌子去忽悠人,而学校管理者却心甘情愿上当。

  假名师:作为名师,肯定要有过人之处,更要有许多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可在实际的生活中,一些名师却是徒有虚名,不是靠自己的实际本领,而是靠其他手段获得与其并不相符的名号,也经常出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境地。也许这些人需要好好地反省自己,多在自身上下点功夫,把自己打造成真正的“名师”。

  剩下的就不用说了。还有假招生,冒充211、985学校招生,以假学历吸引报名者;假成绩,某民办学校为了让学生过个好年,刻意将学生的期末分数“提高”,目的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促进学校招生。其他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教育,作为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教育者如果不放下追求名利的心态,各种反教育的行为就会层出不穷。教育需要打假,把那些反教育行为清理干净,教育的未来就会更加美好。(郭璞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