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安全事故猛如虎,安全生产大如天,安全责任重于山。
襄汾县“8·29”重大坍塌事故再次敲响了安全警钟,暴露出我市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事故令人痛心、教训十分深刻。我们必须深刻汲取血的教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国务院领导的重要批示精神及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批示要求,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零容忍”的态度,痛定思痛、痛下决心,举一反三,彻底排查整治安全隐患,防范化解安全风险,严防各类安全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抓好安全生产,首先要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多次强调“生命重于泰山”“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反复强调,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我们最大的政治任务、最重的政治责任。要落实党委政府领导责任,各级党政主要领导都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带头亲自抓、亲自管、亲自查,定期分析研判安全生产形势,认真研究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重点问题,针对性提出举措,切不可有丝毫麻痹大意。要落实部门监管责任,进一步厘清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职责的界限,建立完善部门安全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工作照单履职、失职照单问责。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各类企业严格履行法定义务,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班组、每个车间。
实现安全生产,重在防患于未然。8月31日,我市召开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暨建筑领域安全隐患专项整治电视电话会议,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全面部署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各级各部门要闻声而动、雷厉风行,针对这次事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弱项,对各县(市、区)汛期安全生产情况、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零事故”单位创建和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等内容进行督促检查。要敢于负责,动真碰硬,不断深化对煤矿、非煤矿山、民爆物品、食品安全、危险化学品、公共场所消防、景区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管,以严而又严的措施防止隐患演变为事故。各县(市、区)要关口前移、重心下沉,认真开展自查,并采取有力措施,彻底进行整改,尽快补齐安全生产漏洞和短板。
强化安全生产,要从最薄弱环节入手。要深刻汲取事故教训,牢牢牵住“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这个“牛鼻子”,立即开展房屋建筑和人员聚集场所安全专项检查。要全覆盖摸底排查,迅速对全市农家乐、宾馆、饭店、酒店、商业综合体及大型集会、庆典、比赛、展览、展销等人员聚集场所和改扩建建筑物、老旧危房,城乡接合部、城中村和农村自建房、出租房进行全面排查,从建筑结构安全、用电用气安全、消防和应急通道畅通等各个方面,开展“拉网式”排查隐患,做到不漏一栋、不落一户,并根据房屋使用情况、隐患程度等,进行分门别类,形成问题清单,确保底数清、情况明。要精准整治隐患,对老旧房屋该鉴定的及时鉴定、该加固的立即加固、该停用的马上停用、该拆除的坚决拆除,彻底消除隐患;对违规违法建筑特别是“四无”建筑(无正式审批、无资质设计、无资质施工、无竣工验收)、擅自改变使用功能的建筑、擅自改变房屋结构和布局的建筑、违法改扩建的建筑、擅自对地下空间进行开挖的建筑以及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建筑,坚持“零容忍”,坚决依法处理。对人员聚集场所发现的堵塞消防通道、违规搭建展台和货架等安全隐患,要彻底整改到位。要常态化强化监管,进一步厘清职责,建立权力和责任清单,压紧压实行业监管责任,确保安全监管“无真空”。要制度化完善管理,探索完善农村宅基地、农村建房泥瓦工资质管理办法和农村建房的审批办法,确保农村房屋建设质量。
与此同时,要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要求,以“三零单位”创建为抓手,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坚决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及时回应群众合理诉求,及时解决群众关心关切的实际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纠纷。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让法律的利剑高悬、让犯罪分子无所遁形,让人民群众有更充分的安全感。要坚决革除陈规陋习,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天价彩礼、丧事大办、随礼泛滥等陈规,要通过教育引导、地方立法、乡规民约坚决予以革除,持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营造移风易俗的浓厚社会氛围。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血的教训提醒我们,安全生产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让我们以对党的事业、对人民群众极端负责的精神,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警钟长鸣、毫不松懈,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坚决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