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是劳动者中最具创造性的一部分,是决定生产力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推进临汾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专家咨询服务活动山西行的领导、专家来到临汾,深入钢铁企业、焦化企业、空气质量国控监测点、高等院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地考察。我们热烈欢迎专家们的到来,欢迎专家们给临汾把脉会诊、传经送宝;衷心感谢中央组织部、省委组织部和省生态环境厅、省工信厅等相关部门的领导,感谢对临汾的关心、支持和厚爱。
刚刚过去的11月,我省启动2020年“才聚三晋,晋展其才”人才宣传服务月活动。这在山西历史上是首次,表明省委重视人才工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市人才工作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紧紧围绕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人才高地,加快人才制度和政策创新,不断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取得实效:一是聚焦打造创新生态,强化政策体制顶层设计。加强领导力量,调整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组建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编办等22个市直部门组成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强化政策支撑,制定《关于构建临汾市人才服务体系的若干措施(试行)》,从“创新引才机制”“健全育才机制”“建立留才机制”“完善服务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17条创新举措,构建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人才政策体系;明确服务对象。针对人才划分标准不明确的问题,制定《临汾市高层次人才分类标准》,将高层次人才分为6大类89小类,突出多元化、国际化、市场化特点,更加科学评价人才,更加精准服务人才。二是聚焦强化人才支撑,持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拓宽事业单位引才“绿色通道”,拓展在外人才联系范围,健全本土高学历人才信息库。三是聚焦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加快重点任务落实,开展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筹建市级人才公寓,启动高层次人才服务管理网络平台建设,全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打造一流的创新生态。
化工、煤焦是临汾的支柱产业,大气污染是临汾长期需要解决的问题,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特别是去年我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采取了关停重污染企业等有力措施,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退出全国168个城市倒数第一,今年保持在全国168个城市倒数第五的位置,已经摆脱了山西省倒数第一。当前临汾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思路清晰、发展环境良好,省委赋予临汾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为高质量转型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这次来临汾开展咨询服务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马金珠、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李玉然、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李剑锋等专家,在生态环境、化工等领域具有很深的造诣,正是临汾急需的人才。我们要珍惜这一机遇,热情拥抱人才,加快成果转化,为临汾生态建设、转型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临汾人民热切希望专家们多提意见、建议,热切希望专家们能常来临汾,常为临汾发展献计献策、指导服务。全市上下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市委“一三四三”工作思路,把握形势、放眼未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临汾高质量转型发展。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