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怨气箱"可以多一些

2013-11-26 08:12:21 来源:临汾新闻网

“在我市泉山区王陵司法所门口,有一块小黑板和一个意见箱,分别叫“怨气栏”和“怨气箱”,颇引人注目。开设4个月来,先后接到了30多起投诉,都得到了及时解决。最近两个月,辖区内9个社区的矛盾纠纷平均减少30%。”(11月18日《徐州日报》)一则不起眼的小新闻却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和思考,一些部门纷纷挂出意见箱,广纳群言。从本质意义上说,意见箱能够广纳民意、集中民智,及时了解群众对本单位工作的要求和看法,对提高部门工作效率、改进工作作风、推动各项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是,人们只要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其实很多群众对一些单位设置的意见箱抱怨有加,这些为数不少的意见箱大多空空如也,有的甚至锈迹斑斑,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多数的意见箱俨然成了“摆设”。

为何会这样?主要根源在于一些单位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重视、不采纳、不说明、不反馈,大家提了白提;个别领导对群众反映问题,表现出不满情绪,有的甚至怀恨在心,抓辫子、穿小鞋。如此一来,群众担心提意见惹麻烦,也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

要让意见箱里有意见,首先要尊重群众的意见,指定专人定时开箱收取意见,领导及时作出处理,给群众满意的答复。其次,要保护提意见者,做好保密工作,同时对那些打击报复的人和事,要厘清责任。

严肃处理。此外,不妨设立建议奖,鼓励大家提意见。

但是,前面新闻中提到的“怨气箱”的出现,让我们的眼前一亮。虽一个名字之差,它的功能却包罗万象,无论是对本单位的意见,还是邻里之间鸡毛蒜皮的纠纷,都可以将怨气一股脑儿地放进来,这种更人性化、更具亲和力的感觉让原本生硬、严肃的工作更贴近群众,更温暖人心。

作为化解矛盾的基层司法所,所辖社区里锅碗碰勺的摩擦在所难免。例如,楼道废物堆积、车辆剐擦、喂养宠物、乱搭乱建……这些生活琐事,尽管看上去不大,但如果得不到及时化解,久而久之,也可能会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而“怨气箱”的出现正是体现了该司法所不绕道、不回避,对民众心中的怨气,没有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而是主动出击,正视问题,及时解疑释惑、回应百姓关切。通过设立“怨气箱”,搜集并积极化解社会矛盾,为纾解群众怨气,提供了一个良性互动平台。

从这个意义上说,“怨气箱”也是“解气箱”。百姓除了把怨气投入到“怨气箱”之外,还寄托了对党和政府的期待和希望。在解决群众怨气个案的同时,注意梳理每一个问题背后的现象和规律,提早分析形势、制订预案,最大限度地防患于未然,也会将“怨气箱”的作用放大。所以,我们不妨让这样的“怨气箱”多一些,让司法更温情一些,让群众的心更暖一些。

 

■景文婷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