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来的这么多“空饷”

2013-12-08 21:04:5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河北省纪检监察部门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风肃纪行动中,共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598件,处理处级以上干部41人。清理“吃空饷”人员2.76万人,涉及金额1.3亿多元。(12月7日新华网)

吃空饷,主要是指公职人员不用上班但可以照常领工资。另外还指一些单位,虚报职工人数,多出来的人的工资就是空饷。无论是哪种,一个省竟然就有两万多人“吃空饷”,实在令人震惊。

早在2005年,中编办决定在全国开展清理“吃空饷”工作。据公开报道,已完成此次清理工作的四川、海南、重庆、湖南、河南、宁夏、内蒙古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清理出“吃空饷”者7万多人。

吃空饷者,基本上都是吃“财政饭”的,是“编制”体系中的人,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公家人”,他们领的薪水也正是纳税人的钱。他们有的是因事请假常年离岗;有的则是虽然“关系”在公家,其实早已下海经商反正另有一份工作;还有的单位人满为患,没有多少活干,可是,又不能把这些人清除出去,只好照常发着工资。

吃空饷,无异于“不劳而获”,一边享受着“体制内”的多重优厚待遇,一边是“空手套白狼式”的“既得利益”,何乐而不为。而与吃空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单位因为没有编制,大量从事着一线实际工作的人员无“编”可“制”,无“饷”可吃,顶着“临时工”的名,干着最苦最累的活。

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吃空饷”呢?又为何屡禁不止呢?笔者认为,首先是制度不健全,应该以改革的眼光重新制定一系列的人事制度,从制度上杜绝“吃空饷”的土壤;二是编制不透明,缺乏有效的监督惩戒机制,在很多单位,“编制”就是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加上一些领导认为,反正“发的国家的钱”,不愿意得罪人,对“吃空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三是编制设定不科学,没有真正做到按岗设编,与时俱进,加上没有科学的考核办法,致使人浮于事的现象成为常态,时间一长,吃空饷”成为必然。

“吃空饷”违反了“按劳分配”的大原则,是最大的不公平。而且,吃空饷”泛滥影响单位办事效率,也会严重损坏政府部门的形象,于国于民都百害而无一利。希望有关部门认真执行中央的规定,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抓住群众深恶痛绝的社会问题,敢下狠招,让“饷”真正用到实处,落到百姓心上。(文/梁新红)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