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有雷同!纯属零分?

2013-12-21 11:16:33 来源:临汾新闻网

在考试中作弊而混得高分,显然是一种弄虚作假的行为,这不仅自辱人格,而且遭人唾弃。如果在考试中出现雷同卷,那么,为了维护考试的公平公正理应肃清到底,绝不姑息。

最近,市区某校也发生了一起类似事件,某同学参加古文翻译考试,其考卷答案与教师评阅标准答案惊人相似,尽管该学生平时成绩优异,但仍难逃零分厄运。

一种是考卷雷同,另一种是与标准答案惊人相似,怎么听都觉得“此处有蹊跷”。质疑声是应该有的,可是未让学生作解释,也未向学生作说明,就断然“一棒子”打死的做法实难恭维,这不仅伤了孩子和家长的心,也让关注教育体制改革的群体又中了一枪。

就事论事,与标准答案雷同无非两种情况:一是考题外漏,考生有作弊事实;二是考生背功扎实,教师评卷有误。然而,在这两种可能性中,为何总有一些人(绝不是少数群体)愿意选择前者而放弃后者,难道仅仅是依靠概率系数和工作经验来判断吗?其实,判断雷同卷的根据有很多,例如试卷答案文字表述主要错点高度一致、错同率达一定比例等。若考生真存在这样的问题,摆事实、讲道理足以证明之。若考生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或者找不出证据来,不妨给予道歉,这既体现了师德师风,也获得了学生的尊敬,何必以“错在哪了?你自己知道”的态度对待。

事情虽小,但可以以小见大。

近年来,老人摔倒扶不扶?”的考题可谓在全国各地处处“开考”,如此雷同的考题,答案想必早已人人皆知,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大家都在热议、争论、探讨,却迟迟未有“标准答案”。

今年6月15日,四川省达州市3名儿童搀扶一位摔倒的老婆婆,反而被索赔医药费。事件发生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直至11月22日,四川省达州市公安局达川区分局就此事公布调查结果时,真相才得以水落石出—— —系敲诈勒索。

于是,无论新旧、无论虚实、无论地域,各种有关“老人摔倒扶不扶?”雷同考题的“答案”—— —消息、评论、视频铺天盖地。老人”与“讹人”这两个意义不同的词语开始充斥着人们的视听,开始在大脑中形成概率和经验,开始有了关联,有了互通,甚至互换。

“老人”、讹人”,同样是雷同事件,12月2日,北京市发生“大妈碰瓷讹老外”事件,被坊间群体鄙视一天后方才逆转—— —北京警方证实,老人确实被外籍男子撞倒。

此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明白、惊醒,甚至顿悟—— —答案雷同、考题雷同、事件雷同并不是决定结局的关键,最关键的是理由、证据和真相。

窃以为,如果再遇到雷同问题,谁要是还凭借概率和经验判断对错、下定义,给个“零分”一点都不冤枉,为什么呢?“错在哪了?你自己知道。”

责任编辑: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