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特别流行“去哪儿了”,爸爸去哪儿了?钱去哪儿了?时间去哪儿了?……当接二连三的幼儿园被曝出群体性服药后,我们不禁要问:监管去哪儿了?教育部18日通报陕西、吉林两地个别幼儿园违规开展群体性服药事件:陕西省西安市宋庆龄基金会枫韵幼儿园和鸿基祥园幼儿园、吉林省吉林市高新区芳林幼儿园违规给幼儿集体服用处方药品“病毒灵”,严重违反了《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学生健康服务工作管理的通知》管理要求,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有关部门正在依法依规进行查处。(19日《光明日报》)事件起因是西安一家幼儿园被曝在未告知家长的情况下,长期给园内幼儿集体服用抗病毒药物“病毒灵”。不少孩子被发现存在头晕、腿疼、肚子疼等相同症状,引发众多家长的强烈不满。
刚开始,很多家长还不明白,孩子病了,人家幼儿园给你免费服药,为啥家长还不高兴呢?后经深入了解才知道,原来幼儿园不管孩子病了没有,也不管什么病,统一要服“病毒灵”,而且这是一种处方药。
那么,幼儿园为何要给幼儿“服药”的原因,涉事幼儿园负责人交代,因了解到“病毒灵”可以预防感冒、增强抵抗力,为提高出勤率,因此给部分班级的幼儿服用,此做法未事先征求幼儿家长意见。记者了解到,出勤率的高低,往往与幼儿园及园内幼师的收入有着直接联系。如果幼儿园每月出勤率较高,老师就会得到奖励,而孩子不缺勤,幼儿园也能多挣些钱。
也就是说,幼儿缺勤的话,一些民办私立幼儿园要按照天数向家长退钱,其中包括餐费。利益驱动之下,部分幼儿园开始以“提高抵抗力”名义,为幼儿喂食药物。
多么可怕的事情呀!为了多挣几个钱,竟然大胆妄为到如此地步,难道老师们不知道滥用药物的后果吗?更让人揪心的是,该事件被披露后,陆陆续续还有全国多家幼儿园被曝出同样的问题,令人震惊。
愤怒之余,我们更要追问,监管部门去哪儿了呢?幼儿园的日常管理是否有部门监管?教育部门是否存在渎职不作为行为?尤其是药监部门,那么多的处方药是如何开出来的?其中是否有什么猫腻?为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维护儿童身体健康,教育部要求:严格规范幼儿及中小学生健康服务管理,因常见疾病防治需要而组织幼儿及中小学生群体服药时,强化做到“五个必须”,即必须事先经医疗卫生专家论证,必须经县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并制定详细的防治方案,必须坚持学生和家长知情同意、自愿参加的原则,必须有卫生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必须向证照俱全的正规医药生产、经营企业购买药品。同时,还应立即组织力量开展幼儿园及中小学校健康服务管理的拉网式排查,重点检查行政区域内幼儿园是否有违规组织幼儿群体服药的行为,并于4月10日前完成全部排查工作。
其实,说一千道一万,再多的部门再多通知都是空的,只有明确了职责,建立追责制度,将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将监管贯穿到日常管理之中,才能有效杜绝类似问题的发生。
梁新红
责任编辑:刘静
上一篇: 临时工背后的体制之痛
下一篇: 科学预防才是最安全的“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