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纷繁信息我们应有的态度

2014-04-10 09:44:09 来源:临汾新闻网

面对纷繁信息,我们应有怎样的态度?是不问青红皂白地转发一气,还是多问几个为什么?当明知信息不实时,是漠然视之,或是推波助澜,抑或是“誓死守卫”真相?面对“PX词条”,清华学子作出了令人赞赏的诠释。

近日,网络上散播茂名反PX游行造成“15死300伤”、“坦克车进城”等谣言。经调查,警方当时采取了清场行动,没有人员死亡。茂名市政府的正式通告也明确,此群体性事件没有造成人员死亡。

(人民网4月3日)就在这一风波的当口,PX是低毒还是剧毒”则在网络上激战。清华大学化工系学生围绕着“PX”这一百度词条的解释,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攻防战”,宣称“清华化工系今日誓死守卫词条”,并最终“坚守住科学的阵地”,防止了谣言的进一步扩散。(据央视4月7日《焦点访谈》)如今,我们身处一个信息庞杂的社会,原本就难辨其中真伪。加之普罗大众快餐化的信息消费习惯,不懈追问者更是寥寥。基于这样的原因,一条不实信息便极易蛊惑人心,继而借助网络广泛、迅捷地传播,最终掀起轩然大波。编造这种信息的故意为之,与不加辨析的转发冲动,性质固然不同,但结果都是使不实信息成为谣言而混淆视听,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犹记日本3·11福岛核泄后,我国国内的“谣盐”风波;也还记得2012年结尾时,四川等地因“世界末日说”发生的疯抢蜡烛;2014年春节前后,多地疯传的“医生感染H7N9”;以及3月14日下午,成都街头市民的群体狂奔……或物价飞涨,或群体性恐慌,谣言祸乱社会的案例不胜枚举,其中无一不有不实信息编造者的煽风点火,和转发传播者的火上浇油。

不实信息瞅准了公众关注度高与真实信息匮乏这对矛盾,与之相对应,捍卫真相便显得不易而弥足珍贵。我们赞赏清华学子执著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更钦佩他们守护真相的责任担当。科学知识是击破不实信息的最好利器,在每一场真与假的“攻防战”中,明了真相者有责任用专业知识澄清是非。正如《人民日报》的评论所指,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科学的素养与精神,不仅体现在对科学知识的了解,更体现为运用这些知识维护和捍卫科学的勇气与能力。拥有这种勇气和能力,我们就不仅能确保自己行为的科学理性,也更能促进社会不断去伪存真、去邪扶正。

行文至此,看到晚报版一则《微信传高铁招聘临汾西站未接通知》的信息。此前,有关大西高铁招聘的微信公众平台信息已传有一周余,笔者起初见到微友转发的这则“招聘简章”,有意分享,却发现缺失了报名方式、报名电话和地点等关键性要素,于是试图借助搜索引擎获知更多信息,但均未遂愿,于是断定它有问题而打消了分享的念头,并在其他微友转发时提出了我的质疑。

常说谣言止于智者,毕竟如清华学子那样明白就里的群体只是少数,面对一般性的热点信息,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几种途径证伪,须知再煞有介事的不实信息也会露出马脚,而不转发、不传播可以抑制它们的流布。

真相不能总是追着谣言跑。以往“谣言惑众”的教训告诉我们,相关权威部门没能把握某些信息有容易误导公众的苗头,以至满城风雨时反应迟钝,疲于应付。如前所述,不实信息之所以可以兴风作浪,在于相关正确信息获知不足、渠道不畅,却又与公众关切高度相关。因此,无论从保障公民知情权的角度,还是从引导社会正确舆论的角度,但凡不涉及国家机密等法律禁止的信息理应公之于众。正确信息先行,不实信息便难以有市场。(孙宗林)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