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节约成为一种文化

2014-04-23 08:11:26 来源:临汾新闻网

公益广告,也是一种震慑灵魂的好作品。

3月20日的《经济日报》第12版,整个版面都是公益广告——“千辛万苦一粒粮”,整版公益广告是16幅剪纸图。表述了一粒粮从种子到上餐桌的23个工序过程——“整地、选种、育苗、插秧、施肥、灭虫、除草、收割、晒干、脱粒、碾米、储藏、运输、烹饪、上餐桌。”最后一幅图是餐桌上盘子里的食物被吃的干干净净,鱼只剩下刺儿,提醒人们要力行“光盘”行动,节约粮食!看了整版广告后,自然而然先是想起了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接着又把每幅图反复仔细看了N遍,24幅剪纸都非常细腻,剪纸作者花费了心血,呈现给读者的作品真的很优秀,单是从作者的辛苦和心血令人非常尊敬,便更加仔细地品味每一幅图。看每幅图时又让从农村出来的我深有感触。想起小时候,父亲总是在大中午让我们在地里拔草,想起父亲说,只有大中午除草,才能把草晒死。那时候,单单就除草的滴滴汗珠掉落在地里,就知道了粮食收获的不易,更何况还有“浇地、收割、晒干、磨面……”等环节呢?所以时刻铭记着父亲教导“一粥一饭,当思稼穑之艰难;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之维艰。”有统计数字显示,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浪费的这些粮食,每一粒都有很多工序在里面,每一道工序都是劳动者们付出辛勤汗水的结晶。没有他们的付出我们怎么能有餐桌上的食物呢?老人们常说,如果今生浪费粮食,下辈子就要做乞丐到垃圾堆里捡吃的。我们暂且不说今生来世的事情。浪费每一粒粮食,都是对劳动者的不尊重,我们应该对劳动者感恩,我们应该尊重劳动者的辛苦!不浪费一粒粮食!节约的不仅仅是粮食,还有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每一滴油……诸葛亮曾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名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都告诫我们勤俭是我们应该弘扬的美德,让人人都有这样的美德。

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更让节约成为一种中国精神、中国形象、中国文化!(卫红丽)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