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炒房客死灰复燃“渔翁得利”

2009-03-03 11:07: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我注意到,现下炒房客炒房并非个别孤立现象。有报道称,温州炒房团重现江湖、山西晋商包机进京、各种团购活动大规模展开……如是现象赶在去年底前纷纷出现,有人不禁诘问:难道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底部已现?抑或是开发商急待借助团购回笼资金?

我还注意到,对于温州炒房团的突然现身,业内外对此普遍看法不一。来自某知名房地产门户网站的调查显示,73%的受访者认为属于开发商炒作,有79%的受访者认为,购房团的出现并不能说明楼市已到底部;仅有32%的受访者表示看法:购房团客观上能挽救低迷楼市。也就是说,炒房客死灰复燃的实际意义大于搅局炒作。

应当说,在受经济危机影响低迷房市雪上加霜的当下,任何旨在促进房价理性回归和房市健康发展的拯救努力都无可厚非可以理解。然而其不能以人为扭曲市场规律作用为前提。据了解,中房协已联合某网于近期实行楼市暖冬行动,并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主要城市率先展开。仅在上海,购房团规模已逾5000人次,意向成交金额达到9.13亿元。而北京、深圳等地,通过活动达成的意向成交金额也分别突破了亿元大关。有上海开发商透露。“在直接降价存在‘风险’的情况下,就需要学会‘隐性’降价,接受团购就是其中一种。”显然,这种所谓自救扭曲了市场规律作用方向,掩盖了市场房价过高抑制需求的矛盾,无异于饮鸩止渴煮琴焚鹤,弄得不好其结果不是自救而是“自杀”。

而在我看来,无论给炒房贴上如何花哨漂亮的标签,都改变不了其投机牟利的目的。据悉,上述来自温州的客户大多来自大名鼎鼎的温州“太太炒房团”,之前相当多的人已在重庆有过炒房经历。此次来渝团员们直言不讳,就是准备抄底重庆楼市。在中国房价癫升的过程中,神秘的“温州太太购房团”或“炒房团”与其形影不离。“温州太太购房团”一名成员的故事有些跌宕甚至不失传奇:2003年之前她在温州华盖市场做生意偶尔倒卖商铺,2004年8月转身成为专职“炒房太太”;不幸的是,首次投资即遭失败,此后不得已转而走上销售之路——组织“温州太太购房团”成员出去购房,不想5年下来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还是带团赚钱,去年生意好的时候一两个月就有二十多万。由于炒房牟利只会客观上抬高房价,并势必转嫁到最终购房户头上,不仅藉以马太效应让购房户愈来愈买不起房,还必然人为扭曲市场规律作用方向,并行将抵消制肘甚至葬送来之不易的房市宏观调控成果。正是由于炒房存在理论上并被房市实践佐证的这些“原罪”,遂其一次又一次成为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点名道姓剑有所指的打击对象。

谁都知道,当下中国房市低迷是虽然少数地区房价略有下降但不少地区仍然非降反涨,也就是说,无论房价涨跌,大抵皆未能改变中国房价收入比远远高于国际惯例的事实。换言之,房价还是远远高于老百姓购买能力,老百姓“外甥打灯笼,照旧(舅)”买不起房。

因此,在当下中国房市处于“向左向右”十字路口的微妙紧要关口,设若任由炒房客死灰复燃信马由缰搅局房市而不加以理性干预,其结果必然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一方面,炒房客死灰复燃势必鼓励纵容开房商死扛价格不肯掉价或持续观望待价而沽;另一方面,老百姓期待房价理性回归的一丝信心萌芽将复受重创而发生逆转持续持币观望,在买卖双方持续博弈僵守相持中只有炒房客“没事偷着乐”。说白了,任由炒房客肆意搅局房市而无动于衷,势必然导致房价扭曲止跌甚至逆势上涨。

更让我后虞的是,德思勤信息研究中心一份报告指出,越来越多楼盘明里暗里都针对消费实力人群大搞“团购”,以此来激发消费者的关注力。而且目前团购已然不仅局限于大型企业,个人购买楼盘也可享受团购价。“市场团购风潮强劲,应该对市场有一定的冲击。”在“保值计划”、“无条件回购”、“内部员工价”等促销花招用尽之后,最近杭州一些周边楼盘甚至使出“零首付”险招。业内人士认为,这在杭州售楼史上首次出现,将带给开发商和购房者很大风险。经过摇珠,广州国土房管局日前公布了首批经济适用房购买名单,有1200多户家庭取得配售通知可购买经济适用房,其中近千套经济适用房被弃购。不少家庭之所以选择等待所致,业界分析是因为《准购证明》具有3年有效期,而在我看来,与当下房市“无条件回购”、“内部员工价”“团购”“零首付”乱象丛生也不无干系。作如是观,任由非理性的房市炒作死灰复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用心良苦苦心经营的加大保障住房供应以分流需求的努力就有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的危险,这亟待引起有关方面警惕。(陈庆贵)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 魏中夏】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