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近日组织4000名机关干部分批清扫街道。活动开始的第一天星期一是个阴雨天气,一些干部一手打着雨伞、一手拿着扫帚清扫街道。活动被媒体报道后,互联网上立即出现“作秀”“角色错位”等质疑和批评。
机关干部集体清扫街道,是以实际行动倡导市民积极参与爱护家园、保护环境行动,全面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和城市文明水平,对干部感受环卫职工工作辛苦、增强群众观念也大有裨益,积极意义不言而喻,按理说应当得到群众欢迎,为何会吃力不讨好呢?
首先,机关干部在阴雨天清扫街道,一些人不得不一手打着雨伞一手干活儿,“和尚不像和尚,道士不像道士”,非但没有环卫职工那样全身心投入的敬业样子,还给人吃不了苦、应付差事的印象,被质疑“作秀”在所难免。
其次,星期一是政府机关双休日后上班第一天,机关事务多,群众要找政府办的事情也多。这个时候干部离开本职岗位,必然导致有事要办的群众白跑路。街道干净了,群众办事却麻烦了,两相权衡,利弊自明。如果机关干部能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带头做些公益事务,比如把清扫街道这样的活动安排在双休日或节假日,就不会有 “角色错位”的批评,反而会赢得群众的掌声。
群众质疑和批评,不一定表示政府工作做错了,有不少批评是善意的,表达了群众对政府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新期待。组织机关干部清扫街道这样的事,蚌埠市不是第一个。以往有的地方这么做,就曾引起舆论关注,而且批评 “作秀”的声音占上风,说明这类活动都存在与蚌埠类似的问题,需要有关地方的政府认真反思安排工作中存在的失误和瑕疵,吸取经验教训,切实改进工作。(新华时评 记者 程士华)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给干部培训就是给干部福利给百姓福祉
下一篇: 韩国“元气大伤”从何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