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阅许多高校的招生简章,类似做法,着实为国内许多学校共有。
该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庄华洁说:“在国外的大学,为了吸引优秀的学生,采取全额奖学金和半额奖学金来解决学费、生活费,是比较普遍的现象。”非也。以中国的标准衡量,国外著名大学,绝大多数根本就不设有奖学金。一些中国学生有幸获得的,标准名称应该为需求奖学金,与学生的经济状况有关,而与成绩无关,命名为助学金更恰当一些。而且,学校一定会为获得助学金的学生及其家庭保密。
绝大多数国外著名大学,之所以选择不与学生成绩挂钩的奖学金,那是因为,学生在不同方面的才具,其实是没有办法考核的;勉强能够考核的,不过是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在既定框架内亦步亦趋的能力罢了,没有实际意义,还可能诱导学生沿着单一的、学校指挥棒指定的方向努力,反而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发挥。一般而言,这些学校鼓励社会机构或个人捐资设立特别奖学金,专门奖励在特定方面表现杰出的学生,然而,这只是代表了特定机构、个人的意愿,而绝不意味着学校对学生的考核、评判。
数据显示,高考状元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没有任何一位脱颖而出,成为杰出的学术、商业、政治人才。杰出不是一个很明晰的概念,但至少证明了一点,高考分数上的差距,并不足以衡量一个人的才具和发展,更不能用以决定一个人是否应获得特别优待。对于高考状元的疯狂炒作及高价拼抢,直接导致有限的财力,没有用在帮助真正有经济需要的学生,而用在了强化应试教育、压抑学生的个性上。这样做,意味着学校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因此对学生心理造成的伤害,无法估量。(羊城晚报 许斌)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不能任由“喂奶门”们玷污网络
下一篇: 不公布高考造假名单保护的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