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青春和才华奉献给这片热土
——记安泽县府城镇寺村党支部书记田龙
临汾新闻网讯 在同事眼里,他是一个忠诚于党的优秀党员,他对事业有着无限的热情和激情;在乡亲心里,他是一个为民爱民的好书记,只要说起他,乡亲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而他自己却总是说,“这是我的责任,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他就是安泽县府城镇寺村党支部书记田龙,连续三年被评为县优秀党员,并当选为县人大代表、第二届感动安泽十大人物、市十佳大学生“村官”……面对荣誉,三十出头的他始终保持冷静,他忠诚履职,倾心为民,他说只有这样才对得起乡亲们的信任。
初生牛犊不怕虎
2011年11月,田龙因为在高壁村担任“村官”期间表现优秀,被府城镇党委任命为寺村党支部书记。初到寺村,贫穷、闭塞、偏远的现状摆在田龙面前,上任后,他一天都没有停歇,趁着冬闲迅速走遍寺村的山山坎坎、沟沟壑壑,思谋着带领村民致富的路子。
农村发展的关键是农民的发展,是让群众增收致富。田龙结合寺村地处山区、林木资源丰富的条件,大胆实践,积极为该村发展寻求产业支撑。他率先提出发展木耳种植业的想法,为了让群众心服,他首先种植木耳2800杆,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共发展了木耳种植1万杆,按木耳市场价每公斤200元来计算,每年便可为全村村民创收20万元。
这是当地农户做梦都想不到的收入。后来,田龙又发展散养鸡户10户,存栏达3000只,散养鸡单个已达2.5公斤左右,年底即可出栏。按市场价每公斤30元计算,可创收20万元。至此,田龙依然毫不懈怠,他又带领发展了苗木基地50亩,率先育种桂花树苗10亩,实验性海棠苗木10亩,为今后寺村产业发展谋出了新出路。
田龙带领支部同志考察、研究,最终确定寺村在种植业上下工夫才能有出路。田龙多方努力,争取到了省里药材基地的项目。种药材的投资是种木耳投资的好多倍,村民们犹豫了。田龙自己押了房子贷款、找亲朋好友借款,筹到了50万的起步资金,带头实验,从整地开始,下种、测土温、盖膜、育苗、测膜温,有时候忙起来一天都回不了家。去年年景好、雨水及时,田龙种植的750亩药材长势良好,他还育了35亩的党参和黄芩苗子,返销陵川每亩至少值3万块钱,750亩药材预计能赚300万。百姓们都纷纷效仿。在寺村的示范带领下,2015年安泽县黄芩种植面积达到4000亩,产值上千万。在他大胆的领导下,寺村一下子成为了府城镇的富裕村。
农民生活的贴心人
每到七月老百姓就开始上山搞副业采连翘,闲谈中听说唐城镇有人上山被蛇咬致死。田龙顿时感到好紧张,寺村的山高、沟深,紧挨着唐城,寺村老百姓的面孔一个个浮现在田龙的眼前,他一晚上没睡着觉。第二天一大早就到药店买了35盒蛇药片、70盒藿香正气水,给村里每户发一盒蛇药片、两瓶藿香正气水。告诉百姓,只要上山就必须戴在身上,一防蛇咬、二防中暑,并且让他们上山结伴而行,村民们很受感动,都说他是为民着想的好书记。
得知村里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住房有大问题,田龙不声不响地多次跑残联部门,为他们积极争取到资金支持。在田龙的倡导下,支部开会决定先给村里的五保户修房,田龙又帮着订砖、订料、找工队。入冬前5户五保户和孤寡老人住进了村委的“幸福小院”。如今寺村全部危房都改造完成了。
齐心共建新农村
为解决群众吃水难题,田龙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6万余元,扑下身子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干一个月,新建了水窖两处,铺设管道3500米;为解决群众出行难题,他多次跑交通部门反映情况,争取资金2万元修护了漫水桥一处,排除了村民的安全隐患;为鼓励群众发展木耳种植业,他又从科技办申请了科技扶持资金共计1.5万元,全额给群众补贴了木耳菌种钱,大大提高了群众的积极性,促成了这一产业的发展;为解决农村环境的脏乱差现象,他和党支部一班人商量后提出了“我参与、我整洁、创建寺村新天地”的目标;为解决村里3个困难大学生的上学问题,他跑捐款拉赞助,多次自掏腰包帮助他们;为了解决村民的通讯问题,他多方奔走,终于在大家的多方合力下,寺村装上了信号塔,村民们盼了十几年,终于盼到了信号……
这一桩桩、一件件惠民实事,让田龙走进了农民群众的心里。从刚踏上工作岗位的迷茫到如今的累累硕果,正是因为对这片土地发自内心的热爱,他才能把自己的热情和才华全部奉献给了农村,为建设新农村增光添彩。
记者 安月琦 实习生 张一群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