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时隔多年,我仍然对自己年幼时被父亲派到日本鬼子军营中刺探情报的事情记忆犹新。我父亲其实才是真正的英雄,他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以一名地下党员的身份,为抗日战争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直接影响了我,影响了我的一生。”刘铭章如是说。
2005年9月3日,刘铭章荣获“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奖章。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年近90岁的刘铭章老人再一次向世人诉说自己年幼时在父亲的带领下,投身抗日战争的故事,希望让成长在和平环境里的年轻一代人铭记历史、珍视和平。
刘铭章是一名离休干部,1983年从原临汾地区电业局局长、党委副书记的工作岗位上退居二线,1987年正式离休。
7月9日,当记者见到他时,老人正在小区的图书馆中看报读书,当他明白记者的来意后,显得十分兴奋,向记者讲述了那段战火纷飞的故事。
刘铭章1927年出生于翼城县浇底乡下王七村,从他懂事起,就发现自己的父亲刘子千是一个交际圈很广的人——“在外人眼中,我父亲白天和鬼子打交道,有说有笑,像朋友一样;但只有我们自家人才知道,经常到了晚上,会有好多带着盒子枪的人来我家,和我父亲谈笑风生,有时候还会在家中睡上一宿。”刘铭章说,虽然自己当时只有十来岁,但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父亲只有在和晚上来的那些人说话时,才展现出真正的热情,而这份热情也深深影响着他。
年幼时的刘铭章,并不怎么害怕日本鬼子,因为父亲和鬼子有“交情”,所以他一直喜欢到日本鬼子的军营中去玩。“日本鬼子认识我父亲,总以为父亲是所谓的‘良民’,我一个孩子跑到他们的军营中玩,他们一点都不会在意,有时候甚至还会带我玩。”刘铭章说到此处,原本混浊的双眼突然有了一股孩子般的狡黠,他压低声音,兴奋地说:其实,那是父亲故意让我去的,回家以后,我要说明在军营里看见的所有情况。”那一年,刘铭章十岁出头,在父亲的刻意安排下,混进日本鬼子的军营,刺探军情,而日本鬼子浑然不知,还以为这个可爱的孩子喜欢和他们在一起。“当时我并不知道父亲是地下党员,但我知道父亲虽然和鬼子有‘交情’,但并不和他们是一路人,只有晚上出现的那群山里人,才是父亲的知音。”刘铭章说,自己第一次学习开枪就是那些只有晚上才会出现的叔叔们教授的,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为他日后走上革命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鬼子被打跑后,我才慢慢知道,原来当时父亲为了刺探鬼子的情报,不惜让我冒险去鬼子军营中搞刺探工作。我一直很奇怪,在那战火纷飞的年月里,各家的大人都不许自己的孩子往出跑,只有我家却是经常鼓励我出去跑,我成了父亲手下的一名侦查员。”刘铭章说,自己年幼岁月里的故事,变成了一生最宝贵的回忆。
虽然当时和鬼子保持了“良好的关系”,但年幼的刘铭章并没有被鬼子的“善意”所哄骗。他告诉记者,他曾亲身经历过许多事件,见识过日本鬼子杀人放火,亲眼看到他的姑母所住的村庄被鬼子烧光,鬼子不断进行所谓的“讨伐”、扫荡”更是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鬼子曾经在扫荡中杀了我们村二十多个老百姓,当时我和母亲亲眼见到现场的惨状,鲜血浸入泥土,大地都被染红了。”刘铭章说,亲近鬼子是为了刺探军情,心里对鬼子恨之入骨。
刘铭章还曾经带着枪袭击过鬼子。
“我那时14岁左右,父亲送了我一把猎枪玩。有一次,看到鬼子扫荡回营时,因为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就在丛林中朝鬼子的队伍开了一枪,可惜当时我太害怕了,开了枪后就往家跑,想来也没有打到鬼子,不过,那却是我对鬼子开出的第一枪。”刘铭章说,刺探鬼子情报的潜伏日子结束于1945年,鬼子被打跑了,那些曾经只能晚上出现的叔叔们,终于在白天出现在了他家。“那时我长大了,顺利加入到了革命队伍中,第一次接触到了共产主义,第一次明确了人生的价值观,从而走上了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刘铭章和父亲聊天时,说起了当年的抗日岁月,父亲才向他道出当年的隐情。“父亲告诉我,他是翼城地下党组织直线联系的党员,他以种地、任教、经商等多个身份掩饰,故意接近鬼子,多次协助配合当时的翼城县城工队、武工队开展抗日工作,在对敌斗争中为我党完成了多件惊险的任务。而我家实际上就是一个联络点,有很多党政军干部经常到我家开会,研究时局。那时,我就为他们传送鸡毛信、叫人,这些都是父亲指派我完成的任务。”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到来之际,刘铭章老人把自己的故事讲述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发生在那段岁月里的英雄故事。(杨全 田志华)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