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一群特殊的游客“光临”市区汾河公园。他们在树荫下支起双层蚊帐、从汾河里取水、寻觅僻静墙角“安放”捕鼠夹……这是6月2日下午,记者在市疾控中心组织的全市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培训现场看到的一幕。
这些特殊游客是来自全市疾控系统的30余名工作人员,他们在参加完市疾控中心举办的视频培训后,在省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防控科程璟侠、田晓东两位专家的带领下,分别前往尧都区土门镇坟上村和汾河公园,进行现场实践。
“逮到了,逮到了!”在汾河公园,一名工作人员高举手中的电子设备,向大家展示捕捉到的蚊子。田晓东现场展示了标准双层蚊帐的安装方法。安装好后,由一名工作人员使用电子设备,在外层帐中捕捉蚊虫。“监测时,应固定2名工作人员定期捕捉,确保研究工作规范科学。”从事病媒生物防制30多年的程璟侠不时提醒道。
大家集中到汾河岸边,只见田晓东挪步到水边,小心翼翼地俯身用舀水工具捕捉水中上下游动的生物,以便大家观察。他说:“那些是蚊子的幼虫叫孑孓,大一点的叫蛹,不久后会离开河水,变成蚊子。”程璟侠现场补充:“孑孓能在臭水、积水、死水中生长,比如废旧轮胎、低洼积水、各种场所雨水积水等处孳生,所以要清洁环境、清理垃圾、不留死水,不给孑孓生存环境,切断疾病传播渠道。”随后,大家前往锣鼓大桥的墙体边沿处,模拟摆放了老鼠夹。
“病媒生物防制对预防疾病、改善卫生环境、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侯马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张向军说,“这次现场培训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今后我要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我们的病媒生物监测能力,为爱国卫生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市疾控中心主任张重辉表示,通过此次培训,极大提升了全市疾控系统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能力,为全市开展病媒生物防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为全面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奠定了扎实基础。
记者 郑红卫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