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科科长梁红云谈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

2020-10-28 09:54:51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食源性疾病就是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近日,黑龙江鸡东县发生的“酸汤子”食物中毒事件,再次敲响了警钟。什么是食源性疾病?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中毒等疾病,是一种广泛流行的疾病,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科科长梁红云说,微生物引发的食源性疾病具有范围广、传播快等特点,从而成为造成食物中毒人数多的头号诱因。

  为此,梁红云提醒市民谨防病从口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的原因很多,其中,微生物污染是引起食品腐败变质最普遍的因素。食物腐烂变质后,会呈现特殊的性状或气味,如富含脂肪的食物变质会有“哈喇味”,粮谷类食物变质会出现斑点,肉类变质会触感变黏、肉质松软,液态食物变质会变浑浊或有沉淀出现。二、有效清洗果蔬等食物。清洗果蔬的时候,要采用清洁的水多次冲洗,再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再用流水冲洗几遍,注意清洗和浸泡的顺序不要颠倒。如果蔬菜水果表面有果皮,在生吃的时候,也可以将果皮去除;三、选择经过安全加工的食物。纯天然不等于安全,食物在加工过程中,有多种杀菌方式来保证食物的安全,如高温处理、冷冻、辐照、化学消毒、高压技术等,因此挑选食物时,应该选择经过安全加工的食物,如经过巴氏消毒的牛奶或经过辐照的肉类,可以降低摄入有害物质的风险。四、不吃超过保鲜期的食物。食物过了保鲜期就不新鲜了,还有可能变质。食用不新鲜、变质的食物有可能导致腹泻、腹痛、呕吐等,还有可能增加患癌的风险,因此不要食用超过保鲜期的食物。五、选择在正确温度下储存的食物。要多留意熟食或其他易腐败食物的储存温度和环境。微生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有机物。如果食物在室温下储存,会加速微生物的繁殖,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微生物繁殖的数量也有所增加,而低温有助于减缓微生物繁殖速度。日常生活中要把食物尤其是熟食等易腐败变质的食物放置在冰箱的冷藏室或冷冻室。为了减少微生物对身体的危害,要避免食用长时间在室温下放置的食物。

  记者 郝海军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