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凌晨3时,手机铃声叫醒了王秀丽,护师杨燕声音急促:“王主任,科里一个两岁的孩子,出现高热,情况很棘手,您得来一下!”挂了电话,王秀丽穿上衣服急忙奔向医院。她赶到病房,观察患儿的体征,只见患儿口吐白沫,四肢僵直,牙关紧咬……王秀丽很快做出判断:“快,孩子发生惊厥持续状态,赶紧抢救!”一秒、两秒……表针在滴答、滴答地响,医护人员紧急施救,很快孩子脱离危险。
此时,已是凌晨4时。夜晚走廊格外宁静,王秀丽却困意全无,她回到办公室,打开电脑静静地翻阅着住院部里孩子们的病例。
这是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医院儿一科主任王秀丽的工作常态。从医26年来,她诊治过数不清的孩子,来自家长的锦旗和表扬信以及社会口碑,让她时刻牢记一切为了孩子,忠于责任和使命。
“对待患儿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10月13日,王秀丽不仅要为住院的30多个孩子听诊,她还在查房后的间隙坐诊。她和住院医生每到一个病房,随口就能说出孩子的病症。查房时十分细心,遇到肺炎病患,她都会弯下腰哄着孩子耐心地听诊。
记者在现场看到了她细心的一幕:王秀丽嘱咐一个家长,回家给孩子把被褥和贴身衣物都换成纯棉的,纯棉织物有利于孩子排汗,能有效避免皮疹。这样细微的小事,王秀丽每天不知道说多少回。
“对待患儿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王秀丽对患儿的感情日积月累,愈发深厚。她说,对患儿的感情也是医术的一部分,经常有孩子对听诊器十分抵触,她总是轻声细语跟孩子互动,这么做,总能让孩子很快安静下来,缓解紧张情绪。
王秀丽告诉记者,儿科在业内被称为“哑科”,因为孩子生病不会表述,医生只能从他们的体表、神情来判断病情,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康复。这就更需要医护人员富有爱心、静下心来对待这份工作。
一次,一个孩子始终退不了烧,家长非常着急,甚至对医生的治疗产生了疑问。王秀丽对家长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说明发烧的原因。经过耐心解答后,家长的态度不那么强硬了,孩子在治疗后有了好转。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每每遇到这种情况,王秀丽都主动与家属沟通,给予安慰和鼓励,同时和家属解释清楚病因以及当下疾病发生发展的阶段、未来的发展趋势。“只有当家长掌握疾病的规律之后,心中有数,才会踏实。”王秀丽说。尽管儿科医生有时候不被理解。当王秀丽看着孩子健健康康出院时,听到家长真挚的一声“谢谢”,所有的一切都值了。
“一生从医一世学医”
10月14日7时50分,是儿一科早会后雷打不动的“每日早教”时间。王秀丽把科室的临床实际与医科书籍相结合,为医护人员划出重点,大家一起学习提高,这一“充电”习惯,在儿一科已经坚持了好多年,医护人员的学习笔记写得认真仔细。
早会后的查房,更是医护人员学习的黄金时间,王秀丽不仅对疾病的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治疗方案进行分析,对医生、护士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讲解。
在日常的工作中,王秀丽格外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团队中的医生通过病例进行学习,回头再看书就会有不同的体会。在她看来,给孩子看病,需要有精深的医术,这样才能看得准,让孩子少受罪。
“如果单纯埋头看病,而不从理论上解决这个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那你可能始终都提升不了,只有把理论放到实践中才能体会。”闲暇之余,王秀丽还喜欢在网上进行学习,“现在学习的方式非常多样便捷,国际级的专家讲座、授课应有尽有。儿科跨度大、涉及面广,学习必须细水长流。”王秀丽说。
2020年,医院率先开展了长程儿童视频脑电图监测及儿童癫痫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技术,同时开展了抽动症、多动症、头痛、脑炎、肌病等疾病的诊治。经过多年的经验及专业知识的积累,王秀丽和团队成员已经一起诊断出越来越多的儿童少见病。这项技术的开展,标志着医院的神经系统疾病诊疗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王秀丽表示,未来自己和团队将继续在儿童神经系统疾病领域深耕,并推动学术研究在工作中落地。
“让每一名患儿家属满意”
患儿家长都说,王秀丽的身上“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她常常走到孩子床边,拉拉手,掖掖被角,俯下身子说话。一启齿、一举手、一投足,透出的都是爱的力量。来自襄汾县的患儿家长胡晓曦说:“王主任不爱听人家说‘麻烦’她看病,她说这就是她的责任。”
26年间,王秀丽和团队一起救治过数不清的危重症孩子,她用医者仁心诠释了、践行了“健康所系 性命相托”的誓言。她常说,一旦孩子身上发生任何不适,家长的焦虑可想而知。正因为此,冲突有时候就不可避免。所以,儿科医生要会读心,读孩子的心,读家长的心,读懂了才好说话,治疗方案才有效。
诊治过程中,王秀丽还要求,治疗方案必须与家长充分沟通好。“医生只知道医嘱,而不知道患儿家庭的承受能力(疗程与报销方式等),治疗前应真诚与家长充分沟通,合理用药与安全用药是医生的使命与责任。”
王秀丽经常对科室人员说,儿科工作需要专注到不能出任何差错。全神贯注就是一种快乐。“能找到我们的,都是一些比较复杂的病例,我们不能有差错,一个闪失,这个家庭就会面对更大不幸。”
正因为始终把孩子健康放心上,把家长的牵挂当成头等大事,王秀丽多年来获得的荣誉不胜枚举。如今,她始终坚守医者初心,她把自己的心血、精力、医术都毫无保留地投入到医疗事业中,用实际行动兑现一个白衣天使的承诺。
记者 祁欣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