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8岁女孩小希(化名)饱受阑尾炎折磨,患病后不能跑步、不敢蹦跳,生怕一不小心病情加重。4月14日,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医院儿童消化科“聂莹团队”为小希实施了胆道子母镜直视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不开刀、无创伤、一次性解除了小希的疼痛困扰,让她重新拥有灿烂的笑容。
“近一个月来,孩子反复肚子疼,在医院查出了阑尾炎。因为不想开刀做手术,我们选择了输液和药物治疗,但是治标不治本,孩子稍微一动就会感到肚子疼。”一天前,在县医院的建议下,小希父母带着孩子焦急地来到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医院儿童消化科,慕名向科主任聂莹寻求解决腹痛的良策。
聂莹立即为小希进行细致查体,发现其右下腹部有明显的按压疼痛,再结合既往影像学检查,判断阑尾腔内有粪石堆积的可能性很大。聂莹和她的消化团队讨论过后,制定了严密的治疗方案,决定隔天为小希实施胆道子母镜直视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小希父母得知通过这项微创新技术,不开刀、不切阑尾就能治好孩子的病痛,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
术中,聂莹和团队借助“新型武器”——胆道子母镜,先是清晰直观地看到小希的阑尾腔内存在较多大小不一的粪石,接着在“可视化”操作引导下,使用生理盐水将粪石、粪渣全部冲洗、排出,从根本上精准清除病灶,使原本狭窄、阻塞的阑尾腔即刻恢复通畅。
“不疼了,一点儿也不疼了……”术后,小希的腹痛症状完全缓解,当即可以下地走路、跑跳。小希父母激动不已,向“聂莹团队”连连道谢:“治疗阑尾炎,居然有这么好、这么先进的方法,我们要是早知道就好了。为你们的医疗技术点赞!”
这是“聂莹团队”自2021年8月完成全市首例儿童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RAT)以来,取得的又一项重大突破。
“2022年底,我们在常规开展ERAT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良术式,将胆道子母镜技术运用到逆行阑尾炎治疗上。”聂莹随即介绍,“儿童阑尾炎以急性为主,主要由细菌感染和阑尾腔堵塞引起,病程进展迅速,如不立即解除阑尾腔的高压力,很可能发生穿孔,并发腹膜炎甚至脓毒症,危及生命。传统的内镜无法进入阑尾腔,但柔软、纤细的胆道子母镜可以直达阑尾内部,便于术者更直观地观察腔内结构、定位粪石位置,在胆道镜直视下将粪石或脓液冲洗彻底,既达到了治疗阑尾炎的目的,又完整地保留了阑尾及其功能。同时,操作更为简便、快捷,治疗时间也更短。”
这项“能看见”的新技术既是检查手段,又是治疗“利器”。对于不明原因的慢性腹痛,可以通过胆道镜直视阑尾腔,进而明确是否为慢性阑尾炎及粪石嵌顿。尚在这里住院的一名7岁男孩,连续多天发热,伴有阑尾区压痛明显、呕吐等临床表现,炎性指标明显升高,因具备阑尾炎的典型症状和彩超特征,险些在其他医院切掉阑尾。
因男孩的血象值持续升高,家长便带着男孩来到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医院就诊。“聂莹团队”为男孩进一步完善检查,通过胆道子母镜找到了导致男孩持续发热、腹痛的“罪魁祸首”,原来是靠近阑尾的结肠处发炎、溃疡了。
聂莹说,儿童阑尾炎进展迅速,容易被误诊。有了这项新技术,不但能精准诊断病症,还能进一步提升治疗的精确性,同时给患儿带来更舒适的诊疗体验。团队经过长期实践、不断摸索,制定了一套适用于10周岁以下患儿的麻醉方法、流程和用药规范,无需插管且麻得快、醒得快、醒得舒服。年龄较大、配合度高的患儿无需麻醉,可以门诊治疗、随做随走,不耽误正常学习。
目前,胆道子母镜直视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在国内仅有少数医院开展,在全国儿童医院中处于领先地位。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医院已开展30余例,再度开启了儿童胃肠疾病诊疗的新篇章。“聂莹团队”将继续前行,不断探索前沿技术,为我市儿童带来更先进、更专业、更科学的诊疗服务。
记者 李静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