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纪实

2015-05-19 09:27:2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我市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沟壑纵横,土质松软,降雨集中。由于地质构造条件复杂,再加上长期大量的工程建设和矿产资源规模化开采,地质灾害隐患多、分布广,防治防范难度大、任务重。近年来,我市国土资源部门未雨绸缪、科学防灾,以高度的责任感,为人民群众撑起一把安全的防护伞。

    未雨绸缪 群防网络全覆盖
    我市是全省三大危险区之一。目前,已发现地质灾害隐患2108处,主要分布于东西两山黄土残塬区和矿山开采区,涉及到17个县(市、区),威胁10.7万余人生命和17.7亿财产安全。
    针对我市地质灾害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较强的特点,近年来,全市始终紧绷地灾防治这根弦,“一手抓预防,一手抓治理,重点抓汛期”,每年一开春,国土资源部门就及时编写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报市政府公布实施。
    市、县两级都制定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修订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层层落实防灾责任制。
    各级政府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主体和责任人,通过建立市、县、乡三级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把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认真推行预案公示制度,以“分片区”的方式把每个地质灾害点防灾责任落实到乡(镇)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具体人员。建立和完善县、乡、村、监测人四级群测群防网络,逐级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单位和监测责任人,形成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
    “十有县”建设是国土资源部为进一步推进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完善县级地质灾害防灾机制体制,即地质灾害防治有组织、有经费、有规划、有制度、有宣传、有预报、有监测、有手段、有警示。为了进一步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我市在尧都、曲沃、蒲县、襄汾、洪洞、古县建成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防为上策 隐患排查和预警预测是关键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必须在坚持中提升,在提升中拓展,牢固树立长期作战思想,不断调整优化防灾工作思路,突出抓好‘以防为主’防灾措施落实,并紧紧抓住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这一关键环节,把提升全社会主动识灾、防灾、避灾的意识和能力作为中心任务,扎实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科学高效有序开展。”市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毕研华上任以来,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年年有新要求。
    市国土资源局建立监测信息管理与指挥平台,组建应急分队,制作应急指挥网络图和隐患点分布图,2014年,该局与气象部门联合发布风险预警22次,发送预警信息4.6万条。实行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该局党组成员汛期全部深入一线冒雨督导地灾防治工作。成立9个督导组驻县全程督查,开展交叉检查、定期检查、突击抽查,对各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全方位、常态化的督导。全市2108处隐患点、受威胁人员以及群测群防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全部登记造册,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2108份、避险明白卡2.2万份,开展应急演练65次,举办培训班131次,培训36561人,发放宣传资料9.7万份,接待群众咨询2.6万人次。
    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千方百计保障民生,着力夯实地质灾害防治基础工作,不畏艰辛,开拓进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平取得较大提升。尧都区规范监测人管理,统一制定监测人工作卡,明确监测工作要求;吉县创造性地建立地质灾害“十户联防”制度,防治效果十分明显;翼城县工作责任层层落实到位,基层国土所工作台账统一规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稳中推进。

    防治并重 宁听骂声不听哭声
    2014年4月6日,吉县吉昌镇西关村柏浪沟发生黄土崩塌地质灾害,市政府领导和市局主要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应急抢险,成功救出1人。科学应急得到了省国土资源厅的充分肯定。2014年9月19日,乡宁县西坡镇碗坪村发生山体滑坡,由于国土部门和当地政府巡查、监测、预警及时到位,应急抢险指挥有力,在灾害发生前迅速组织受威胁群众6户35人避让搬迁,从而避免了人员伤亡,成功实现避险。省国土资源厅在全省给予通报表扬,《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10月10日刊登《生死16小时--山西省乡宁县西坡镇避让山体滑坡纪实》。
    “在地灾非常时期,我们宁可听到群众的骂声,也不愿听到群众的哭声。”市国土资源局总工程师程丙春如是说。
    近年来,随着我市转型跨越发展的不断深入,工程建设活动更加频繁,地质环境人为破坏严重,治理恢复滞后。从农村地质环境看,永和、大宁、吉县、隰县、蒲县、汾西、乡宁等县,是我市自然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从矿业开采看,随着煤矿资源整合后改扩建工程的完成,全市矿山开采破坏388个村庄,需搬迁27526户99320口人,采空区、采煤沉陷区成为威胁人居安全的最大区域。尧都区、乡宁县、蒲县、洪洞县、霍州市的霍州矿区、汾西县的汾西矿区、襄汾县、浮山县、翼城县部分地区、塔儿山矿区是矿山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区域。从工程建设看,城市扩容、交通建设、水利工程、厂矿扩建等人类工程活动日益频繁,挖方填方、取土弃土等都可能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各类道路、场地施工人员居住场所是地质灾害防治的最重要部位。
    按照《山西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要把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和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等相结合,坚持搬迁底线原则,搬迁一户减少一户威胁、搬迁一村减少一个隐患点的总思路,切实维护受威胁农民的利益,保护农户合法权益。积极探索货币化补偿、市场化运作等多种方式解决安置问题,想方设法推进搬迁工程,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防不胜防,许多人也将其形象地比作一只神出鬼没而又难以驯服的恶虎。但是,令人欣慰的是,我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正以高度的责任感,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为最高目标,科学防灾,为百姓筑起生命的防线。(卫博)

     

责任编辑:刘静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