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市龙祠水源地现场。记者 郑远飞 摄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张玉萍)11月6日,平阳环保行执法采访团先后到市污水处理厂、汾河临汾国控断面、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所在地、龙祠水源地、汾河公园,就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等情况进行检查采访。检查采访发现,我市强化水污染防治措施和饮用水源的保护,在保护母亲河汾河的同时,确保群众的吃水安全。但是,作为水污染治理的2015年我市重点建设项目,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却迟迟未能开工建设。
在市污水处理厂,记者看到,新建日处理规模5万吨的处理系统已投入试运行,日处理3万吨改造项目正在抓紧施工。据了解,为提升对城市污水的处理能力,进一步防治水环境污染,我市实施了市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全部工程将于年底完工,随着处理系统的投入运行,日处理污水能力将达到8万吨,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类标准。然而,在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工程项目所在地,执法采访团却看到,整个现场没有任何动工的迹象,工程进展异常缓慢。作为市政府2015年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该工程项目为何迟迟未能开工建设?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单位——临汾润宇水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蕾介绍,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采用PPP模式进行建设,目前建设资金已到位,项目建设各项前期工作已基本理顺,但征地方面遇到点问题,且报科研立项、招投标、施工许可等各项工作都要按程序和规定进行,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工,要到2016年2、3月份。下一步,将会采取措施协调解决各方面问题,同步推进地质勘查、“三通一平”、各项手续办理等各方面工作,以最快的速度保证在今年年底完成“三通一平”,打完地质基础桩,确保明年能大面积开工。执法采访团执法人员要求,建设单位要进一步明确项目机构和职责任务,加紧征地拆迁、手续办理、地质勘探等工作,确保工程尽早开工建设。
在不断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的同时,我市还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和汾河水质的监测。
在龙子祠泉水源地,执法采访团检查采访时了解到,为保护好水源,我市加强泉域保护区管理,封山绿化涵养水源,强化水源地环境保护,对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确保泉源水质的达标。在汾河临汾国控断面,市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正在对汾河水质进行测试,经过测试,随时掌握汾河临汾段水质的状况。据了解,这只是我市采取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中的一项措施。为保护水资源,我市还进一步加大对工业企业排水的监管,强化生活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有效改善了汾河临汾段水质。然而,执法采访团在执法采访中发现,在涧河桥段附近,涧河河道不畅,河道中及两侧垃圾遍布,个别地方垃圾成山,若遇山洪,很可能堵塞水流,且造成汾河水质污染,恰逢前两日下雨,涧河水湍流而下,水色浑浊,汇入了汾河。面对这种情况,执法人员当即询问原因,尧都区副区长张李平表示,已责成尧都区金殿镇和相关部门进行处理,问题很快就能得到解决。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