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近日,在吉县吉昌镇圪针沟抗旱应急提水工程施工现场,各种施工机械隆隆作响,忙碌的施工人员穿梭如织,管道安装、蓄水池浇筑等各道工序有条不紊推进,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这是我市大力推进抗旱应急引提水工程的一个缩影。
我市是农业大市,由于地形复杂,水资源时空、季节分布不均,十年九旱是基本市情。
因此,加快实施抗旱应急引提水工程建设,提升城乡供水保障率,成为我市抗旱工作的当务之急。
今年以来,我市凝心聚力、精准发力、狠抓落实,以“三个坚持”强势推进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一是坚持落实责任。坚持以上率下,“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靠前指挥、亲历亲为;深入到施工现场进行蹲点调研、现场办公,找出影响项目建设的具体问题和困难,研究提出切合实际的办法措施,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保障项目顺利推进;按照目标,倒排工期,并落实到具体负责人,形成自上而下级级有指标、人人有责任、个个鼓干劲的网格式目标责任。二是坚持按周通报。对工程完成情况实行“一周一通报”制度,通报包含项目完成情况、存在问题、解决进度情况等,并送达相关县主要领导同志。工作推进迟滞的在必要时进行诫勉谈话。
三是坚持从严管理。认真执行项目建设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四制”管理,严把工程立项审查关、施工监督关和竣工验收关,严格落实施工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严格落实工程质量监管,切实保证工程质量安全。
同时,我市着力念好工作“六字诀”,统筹时间、并连工作,强化项目管理。一是招标“直”通车。按照应急工程项目要求,开辟直通车程序立即进入招标。打破施工招标前必须确定监理单位的常规,监理招标和施工招标同时进行,缩短前期准备时间,为项目建设争取延长施工时间。二是施工“划”标段。把吉县、蒲县抗旱应急水源提水工程分成多个标段,确定多家施工企业同时进行施工作业,多上机械、多上劳力,为缩短工期创造条件;对水泵、管道、电力线路等设备安装等进行标段划分,使设备供应能够满足工程建设安装要求,全面缩短建设工期。三是材料“保”充足。
提前召集材料供应商进行施工材料采购,商定材料供应价格、供应进度安排、供应保障办法,确保建设工期不受材料影响;提前召集水泵、管道等供应商,商定设备供货时间,为及时安装设备打好基础。四是协作“全”方位。施工方合理安排施工机械、人员,从进入工地之日起,全面倒排工期,派足施工机械、施工劳力、施工相关技术人员;监理方根据项目建设需求,委派足够的、技术力量强的驻地监理工程师,协助施工方合理优化施工组织设计,随时协调、解决施工中出现质量、安全、进度等问题;设计单位委派设计代表常驻工地,及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业主、监理、施工、设计各单位通力协作,全面配合,不得推诿扯皮,为保障施工进度提供技术支持和人力物力支持。五是协调“早”安排。业主单位提前与项目所在乡镇进行协调工作,做好征地、占地等外部工作;协调与当地群众的关系,做好交通运输、劳力支援等工作。六是付款“随”合同。业主单位按合同及时拨付相关建设费用,不因支付问题影响工期。
截至目前,我市2014年度抗旱应急引提水工程项目涉及的吉县、蒲县两县11个项目已全部完工,完成投资4130万元。2015年度抗旱应急提水工程项目涉及的乡宁、吉县、蒲县三个县共4个项目已完成投资2000余万元,进度超过80%,圆满完成省水利厅下达的年度目标建设任务。工程全部完工后,将有效缓解6.8万农村人口和2万余亩农田因干旱造成的供水紧张局面,为抗旱供水保民生工作发挥积极作用。(李玉川 郭学林)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