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一川碧水清如许,两岸锦绣入画来;走势若彩练百转千回,蜿蜒似蛟龙遒健魁伟。
这就是大美汾河。
汾河是山西最大的河流,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流经我省6市,流域面积共39471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被称作山西的“母亲河”。汾河临汾段位于汾河中下游,一路南下流经霍州市、洪洞县、尧都区、襄汾县、曲沃县、侯马市6个县(市、区),全长161.53公里,占汾河总长的23%,流域面积10127平方公里,占我市总面积的50%。
上千年,“母亲河”浩浩汤汤奔流倾泻;
上千年,“母亲河”雄伟豪迈大气磅礴;
上千年,“母亲河”穿越时光繁衍至今;
上千年,“母亲河”蓄积涵养生生不息。
承蒙母亲河这一泓清水汩汩涓流的眷顾厚爱,临汾,这片伴汾河而生、饮汾河而长的沃土,在时光的雕琢打磨之下、在母亲河的亲密注视之下,焕发着历久弥新的勃勃生机。
谁曾想,峥嵘过去却成追忆,现实境况令人唏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汾河流域内用水量持续增加,加之煤炭过度开采、植被加速退化,汾河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临汾,自古以来就是汾河沿岸城市群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修复汾河生态,再现大河风光,还汾河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临汾,义不容辞使命在肩。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汾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建设工作,把改善汾河水质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建设生态强市的重大举措,以背水一战绝地反击的倒逼机制,自我加压、先行先试,率先发力、精准施策,不遗余力、奋发作为,强化组织领导,制订实施方案,明确目标时限,细化分解任务,层层压实责任,凝聚全市之力,铁腕重拳推进汾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建设。
“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我市先后开展了三个阶段汾河治理。通过这三个阶段的治理,汾河两岸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是无法回避的是,汾河水质较差的现状并未有明显改观。出境断面污染物浓度虽较入境断面下降不少,但仍为劣五类水质。因此必须启动对汾河干支流开展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建设为重点的第四阶段的彻底整治。”采访中,市水利局局长任耀文神情严峻。
10月20日,市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临汾市加强汾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建设实施方案》(下简称《实施方案》)并印发执行。此举标志着我市全面打响了汾河流域治理的攻坚战。
本着“因地制宜、科学治理、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实施方案》坚持“一河一策”,精准发力,坚持干流支流同治,治理保护并行,区域联防联控,全面截污治污,推进生态修复,强化岸线管理,努力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汾河管理保护机制,实现汾河干支流全域“一川清水,两岸锦绣”的美好图景。
“到2017年底,汾河干流临汾城区段、汾河霍州、洪洞、襄汾县城段生活污水直排问题得到解决,所有污水处理厂出水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涉水工业企业污水排放稳定达到地表水相应功能区标准,煤矿矿井水排放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汾河水质明显好转;
到2018年底,汾河干支流生活污水直排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汾河干流沿线垃圾全部得到收集处理,汾河水质力争达到地表水五类标准;
到2019年底,汾河干支流沿线垃圾全部得到收集处理,汾河流域全部生活污水直排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汾河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五类标准;
到2020年底完成河道管护空间划定和水域岸线确权登记工作,汾河全流域城市、乡村垃圾全部得到收集处理,汾河水质持续改善……”
市水利局信息中心主任杨翀天告诉记者,这份《实施方案》的最大亮点就是在顶层设计上编制规划了未来三年我市汾河治理的总体目标和年度目标,目标精确、定位科学,针对性强、有的放矢。
记者翻阅这份《实施方案》发现,为确保打胜汾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建设攻坚战,我市全面实施启动了水资源管理保护、水污染治理、供水安全提升、水生态修复、河道综合整治5大工程(含22项治理措施)。
水资源管理保护工程分成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优化配置、着力提高用水效率、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监控能力建设五个单项;水污染防治工程实现对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管和整治、加快治理生活污水、深度治理工业污水、开展畜禽粪污治理、开展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五大治理范畴的全覆盖;供水安全提升工程细分为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加快市区备用水源建设两大块;水生态修复工程包括加强河湖湿地修复与保护、强化地下水保护、开展重要支流源头区保护、开展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加强岩溶泉域保护、实施采空区治理等内容;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则涉及开展支流水系综合整治、加快垃圾收集处理、加强水域岸线管理、开展确权划界等目标任务。
截至目前,我市水资源管理保护等5大工程正有条不紊统筹有序地协同推进,《实施方案》已经初步彰显出其强大战斗力——
在汾河排污口整治层面,我市开展入汾排污口摸排工作,对汾河临汾段沿线排污口进行全面排查,建立沿岸59个排污口清单。我市开展了汾河临汾城区段沿河生活排污口治理。投资2300余万元,采用敷设截污管网、建设提升泵站的方式,将河西新城片区、尧庙教授花园片区和城北涝洰河屯里片区直排污水进行收集处理,目前河西新城片区、尧庙教授花园片区治理工程已完工,实现了市区建成区无污水直排;城北涝洰河屯里片区污水直排治理工程正紧锣密鼓地加紧施工,待完成后将彻底解决城市规划区污水直排问题。加快推进尧都区城区段外沿河8处生活排污口治理,确保在2018年完成。霍州市已制订沿汾16处生活污水排水口治理方案,目前部分已完成,治理工作有序推进。洪洞县已将汾河洪洞段沿汾5处生活污水排水口治理与赵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同步考虑,一并实施,目前正在紧张施工。
在生活污水综合治理层面,全力提高临汾市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通过采取敷设截污管网、建设提升泵站,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的方式,6月,市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总量达到1286.6万吨(污水排放总量为1404.3万吨),处理率达91.62%;随着市第三污水处理厂2017年底建成和市第四污水处理厂2018年底建成,到2020年底,市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可达到95%以上。全面提高沿汾各县(市)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随着霍州市朝阳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和洪洞赵城镇污水处理厂2019年底前建成,沿汾各县城区生活污水直排汾河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有力推进城镇雨污分流改造。截至8月底,全市已完成新建污水管网62.8公里,完成新建雨水管网62.97公里,实施雨污合流管网改造44.02公里。积极推进村镇生活污水处理。年底前完成31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村庄的生活污水处理任务及侯马市农村污水处理示范工程。
在工业污水深度治理层面,我市大力实施工业废水深度处理、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化工废水深度处理、矿井水深度处理等项目。目前,山西焦化、三维集团、山西光大集团等重点工业企业已完成焦化废水、化工废水深度治理工程。预计2018年5月底前所有焦化企业将全部完成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工程。2017年底前,所有排放工业废水企业都将完成水污染防治设施提标改造任务,所有煤矿企业都要建成矿井水深度处理设施。
在农村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层面,我市严格控制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到2020年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减少水土流失对地表水污染。加大养殖场配套粪便污水贮存、处理、利用等设施建设力度。目前,我市新建和改扩建的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全部按要求配套了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现有的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10月26日,记者掌握的最新监测数据表明,汾河临汾段出境断面水质较入境断面明显好转——2013年到2016年,出境断面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年均浓度值分别较入境断面下降39%、17%、40%、23%;氨氮年均浓度值分别较入境断面下降21%、43%、39%、54%。2017年1-7月,汾河临汾段入境断面化学需氧量浓度为57mg/L,氨氮浓度9.9mg/L,出境断面化学需氧量浓度为39mg/L,氨氮浓度8.12mg/L,出境断面与入境断面相比,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浓度分别下降32%和18%。由此可见,汾河流经临汾段后水质已经得到了明显改善。
“只要年度目标都能顺利如期达成,那么到2020年底,我市将会完成汾河干支流河道管护空间划定和水域岸线确权登记工作,确保汾河干流生态基流,汾河干支流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垃圾河、黑臭河、劣五类水体全面消除,地下水位逐年回升,自然生态逐步恢复,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重现‘一川清水,两岸锦绣’的大河风光。”任耀文信心满满地说。
正视汾河流域水质恶化生态脆弱等痼疾,迅速开出加强汾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建设的“药方”,我市又一次走在了全省前列。
率先发力高歌猛进,“大美”汾河未来可期。
记者 王小庚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