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临汾经济新变化

2018-03-08 08:49:01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着力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全市经济呈现结构变优、质效并提、动能转换、活力增强等积极变化,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经济结构全面优化

  三产占比首超二产。2017年,全市服务业占比46.5%,首次超过二产0.2个百分点;服务业同比增长8.6%,增速分别快于一产和二产5.5和5.6个百分点,快于同期2.0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2%,高于二产(25.4%)44.8个百分点,服务业主导作用增强。

  非煤、非传统行业拉动作用较强。2017年,全市工业非煤行业同比增长2.1%,快于全市工业增速1.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0.9个百分点;非传统行业同比增长20.5%,快于全市工业增速19.5个百分点,拉动2.3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占比分别为4.2%、4.3%、0.8%,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0.8、1.0、0.1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2017年,我市举办的各类专题招商推介会共签约项目306个,其中转型项目占到78%,投资占比达到85%。工业技改投资增速加快、占比提升,增长1.17倍;高技术产业投资完成30.7亿元,增长32.0%;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263.8亿元,同比增长13.1%。

  发展质效显著提高

  “三去一降一补”工作收效显著。2017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全市压减钢铁产能170万吨、煤炭产能420万吨,原煤、钢材产能利用率分别达75%和80%以上。工业产成品存货同比下降3.0%,商品房去库存消化周期同比缩短3.8个月;工业企业资产债率同比降低2个百分点;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同比降低7.1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2元;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30.4亿元,其中,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投资同比增长1.36倍,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1.25倍。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市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且税收收入占比显著提高。2017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7.1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税收收入71.8亿元,同比增长43.0%,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4.0%,比上年同期提高15.6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盈利破百亿,创七年来最好水平。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45.8亿元,增长23.4%,实现利润107.9亿元,同比增加111亿元,为2011年以来最好水平。全市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到7%,同比提高7.2个百分点,盈利状况持续向好。

  节能降耗成绩突出。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1599.3万吨标煤,同比下降14.49%,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总量同比下降14.58%,是拉动能耗下降的主要因素。

  新的动能加速集聚

  新产业成增长主引擎。2017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分别增长55.1%、63.9%、46.3%,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分别为:1.8、2.1和0.3个百分点,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市上下着力打造“中国根·黄河魂”品牌,加大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力度,旅游业态不断丰富,旅游收入屡创新高。2017年,全市旅游总收入完成484.5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685.6万美元,同比增长6.1%。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达到5251.4万人次,同比增长30.5%;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40688人,同比增长6.5%。

  外向型经济高速增长。2017年,全市成功开行4趟中欧班列,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全市进出口总额实现16.7亿元,同比增长34.5%,增速位居全省第1位。

  经济活力不断增强

  新业态蓬勃发展。2017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1.3亿元,同比增长51.9%。“双创”注入新活力。2017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38414户,同比增加7504户,增长24.3%。设立“市长创新奖”,为16家科技创新优秀企业发放奖金300万元。截至目前,全市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众创空间8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2家。(申淑霞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