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转眼间,2018年即将成为过去。辞旧迎新之时,记者从市旅发委获悉,一年来,我市以承办全省旅发大会为契机,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精心谋划和实施百项文旅活动和百项提升工程,推进产业转型和生态环保互促共进,推动了文化旅游业飞速发展、高质量发展,促进了我市优质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
(一)
旅发大会是贯穿我市2018年旅游工作的主线,而百项文旅活动的实施有效推动了文旅融合发展。年初以来,我市先后成功举办了中欧文化艺术嘉年华暨丁村国际艺术双年展、港澳青少年研学游、山西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光影秀活动、杭州旅游推介会、2018首届尧都文化旅游节、“大槐树杯”山西省金牌导游员风采大赛、黄河大合唱音乐展演、黄河风光国际摄影大赛、黄河之魂传统音乐大赛等大型活动,以及全国性十大体育赛事系列活动。目前,16项主要活动及80项助力活动相继收官。各县(市、区)、市直相关单位、重点旅游景区月月有活动、周周有亮点、处处有精彩,全方位展现了临汾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成果,达到了“以活动造势、以活动聚客、以活动促发展”的效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早期都邑文明的发现研究与保护传承暨陶寺考古遗址发掘40周年国际论坛”成功列入中外社科人文交流的最高平台——中国社会科学论坛。陶寺遗址40年的考古发掘支撑起了“最早中国”这条主脉,为我市打造海内外华夏儿女寻根问祖圣地和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首届大河文明国际旅游论坛打造了一个国际性的黄河旅游IP。大河文明旅游论坛秘书处和论坛会址落户临汾,使我市抢先占领了世界大河“盟主”地位。
客观地说,相较以往,本届旅发大会规格高、范围广、内容多、影响大,从出席领导、参会人员、活动内容、会议规模等方面来看都是空前的。我市能够站在讲政治、促转型、树形象、聚人心的高度,举全市之力、聚全民之智,兑现了把这次大会办成一届高质量、高水平、有特色精品盛会的承诺,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也受到了与会嘉宾的普遍赞许。
(二)
为了扩大旅发大会及临汾旅游在省内外的影响,增强全市上下关心、关注、支持旅发大会的自觉性和参与热情,大会开幕前的半年多时间里,我市广泛动员各方力量,精心组织各类资源,开展了一系列营造氛围活动。在市区主要街道、广场、桥梁、出入口等节点地段,摆放了植物立体造型和花箱、花钵;在交通枢纽、重要路段制作了围挡、墙体宣传版面,更换了道旗、灯箱;在市区423辆公交车、921辆出租车滚动播放大会宣传标语;利用临街单位、商铺电子屏进行飘字宣传。在全市范围内,宣传旅发大会、宣传临汾旅游的标语和口号铺天盖地、随处可见。与此同时,在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旅游报》及《临汾日报》等国家级、省级、市级媒体平台开设了专题专栏;在央视《新闻联播》、山西卫视《山西新闻》前分别投放了为期两个月和一个月的临汾旅游宣传广告;在太原高铁南站、太原武宿机场、太原楼宇电视、大运高速沿线、运城关公机场等人员密集场所投放了临汾旅游宣传广告,使“所有旅行都是出发,到了临汾咱是回家”的宣传口号,以及“中国根·黄河魂”的旅游品牌人尽皆知、家喻户晓。
市民文明素养是旅游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承办旅发大会提升市民素质也是我市的初衷之一。在承办过程中,通过开展志愿者选拔培训、誓师大会等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团委、妇联、工会、教育、旅游等组织和行业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文明素质培养、文明旅游宣传活动。仅市旅发委组织的全市星级酒店、景区管理服务人员礼仪规范、服务标准系统化培训和实操训练就达23天,参训人数达到3000余人。培训山西师范大学志愿者353人,为期7天;共计开展培训100场。人人衣着整洁、言谈举止文明,市民素质得到了整体提升。人人关注旅游,人人参与办会,献智献策,临汾主题宣传口号、宣传标语、logo标识等可以说是群众智慧的结晶,真正体现了举办一届“个个代表临汾形象、人人都为旅发出力”的全民盛会。
在旅发大会上,我市的双语高清旅游宣传推介片、旅游路书、旅游地图、陶寺遗址出土文物集萃等成果逐一亮相;全域旅游规划和沿黄旅游规划正在加紧编制;智慧旅游平台建设稳步推进;VR等高科技手段得以运用,引起与会嘉宾和广大游客的高度肯定。
旅发大会期间,市政府与澳大利亚杰拉尔顿市签署了《促进跨境合作意向书》,开展“中澳联通”网站建设项目。该网站是首个中国与澳大利亚之间跨国境双向线上宣传平台。侯马市与美国核桃市签署了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协议书,预示着两市在更广泛领域的合作交流。在两项国际性论坛的举办中,我市邀请了多名驻华大使、参赞及友城代表团、部分客源国友人参加,海外市场得到了拓展。在举办早期都邑文明论坛的第二天,我市就迎来了来自加拿大的涉外大宗团队。
2018全省旅发大会对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拉动作用显而易见。统计资料显示,大会期间,全省共签约35个旅游项目,总金额1090.93亿元;我市签约11个项目,总金额239.3亿元。其中,旅发大会上全省现场签约18个项目,签约总额629.55亿元;我市现场签约5个,签约总额207.5亿元。
(三)
目前,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黄河板块核心区锻造、生态康养旅游培育、全域旅游暨根祖文化打造、景区品牌提升、精品线路打造等六大类总投资486亿元的百项工程开(复)工已超过70%。其中,沿黄及仙洞沟、尧陵、云丘山等6条旅游路建设,市区十余个主次干道道路、桥梁贯通及街景亮化工程,洪洞县、吉县、隰县、曲沃县全域旅游创建,乡宁云丘山、襄汾燕村荷花园、尧都区尧陵、翼城河上公德山等15个重点旅游建设项目,30余个景区品牌提升工程推进迅速。特别是尧庙-华门文旅融合示范区稳步推进,相关方面聘请了国内知名旅游规划团队正在编制规划,先期建成了“三馆两中心”,一县一馆已建成运营,各县(市、区)整合本地资源集中展示,促进了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华门光影秀和汾河音乐喷泉两个项目,作为常态化演出项目,为游客在临汾夜间消费提供了重要吸引点。
一年来,为加快推进我市黄河板块建设,在市委、市政府协调推动下,市旅发委带领本地大型企业——蒲县宏源集团深入沿黄七县考察资源,邀请国家顶级专家座谈,对打造沿黄现代文化旅游带的可行性进行深入论证。6月4日,临汾市人民政府及永和、大宁、吉县、乡宁等沿黄七县分别与宏源公司签订了总投资100亿元的临汾市沿黄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带综合开发框架协议。目前,宏源公司已经与永和县签署正式协议,并启动了永和县马家湾村旅游开发的前期工作。沿黄现代农业文化旅游规划正在加紧编制。
与此同时,为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旅游业发展,市旅发委全力支持具备条件的县市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创新。曲沃县对原文物旅游中心人员开展分流和选拔,成立了全市首家全域旅游发展综合服务中心;尧都区积极探索新型市场化管理体系,对尧帝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尧都区文物旅游局、山西帝尧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进行了资产核查移交和职能划分,由帝尧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接管景区景点,进行市场化运营管理。
9月18日,2018全省旅发大会开幕前夕,市博物馆提前开馆。一经开馆,就以其开放融通的空间设计、藏展结合的恢宏陈列、创新灵动的科技化手段,将当代审美与传统文化完美契合,受到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和广大市民的广泛关注,在全国文博圈引起轰动。开馆19天就接待参观游客30余万人次。在11月21日至26日第八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上,我市博物馆的精彩展示,受到了海内外近千家博物馆的广泛关注。12月18日,经过两个多月的闭馆整体提升,市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有望成为我市文化旅游的新亮点、时尚旅游休闲的新地标。
10月29日上午,2018年新晋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授牌会在北京举行。11月16日,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举行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揭牌仪式,实现了我市乃至晋南地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零的突破”。5A景区创建成功,对景区提档升级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也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要事、好事、喜事、盛事,标志着我市文化旅游产业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据市旅发委提供的资料显示,2018年1至11月份,我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384.17万人次,同比增长30.92%;实现旅游总收入592.01亿元,同比增长31%。继我市杭州旅游推介会、北京世界旅游联盟临汾专场推介后,特别是我市旅游奖励政策实施以来,旅游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大宗旅游团队来临旅游市场火爆,呈现出旅游市场淡季不淡的良好态势。据不完全统计,全市迎来200人团队80批次,300人团队53批次,500人团队19批次,专列9列,专机8架。截至10月下旬来临游客总数已突破5万人次,同比增幅是100%。游客主要来自北京、天津、河北、上海、陕西、湖北、湖南、江西、广西、福建等省(市、区)。
记者 孙宗林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