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第二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席鹏:为了出水水质达标

2021-05-31 09:42:31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席鹏在监测数据

  临汾新闻网讯“生物池和人一样,它会‘闹情绪’,也会‘生病’,一点小的疏忽,很可能造成大的损失。”

  “每个污水处理厂都不一样,学来的东西只能参考,必须经过无数次调试实践,才能‘管用’。”

  “出水水质时刻监测,若有一点异常,必须立马调整,一切都是为了出水水质达标。”

  …………

  5月25日,记者在市第二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聆听了生产技术科科长席鹏与污水处理的故事。

  “我每天只是做常规的工作,并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席鹏带着疑问说道,在他看来,干好本职工作是最基本的素养,没什么值得炫耀的。

  诚然,做好本职工作是基本素养,但面对十年如一日,重复且枯燥的工作,却能始终坚持昂扬的工作状态,也是难能可贵的。

  今年39岁的席鹏,自2009年市第二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就一直在这里工作,他从基层职工做起,靠着对污水处理的深入研究和扎实的技术,2016年担任了公司重要部门生产技术科科长。

  自从担任科长后,席鹏的手机时刻保持开机状态,但凡污水在处理过程中有任何差错,他都要第一时间知道,并着手处理。同时,他还把每天巡查巡检的工作习惯固定成上班后的第一大件事。

  “我的工作很简单,几乎每天都是重复的。”席鹏说,公司规定早上8点上班,他来了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全厂巡查巡检,没有故障和问题的情况下,大概40多分钟能够结束,随后他就驻守在调度中心,紧盯着每个监测数据,哪儿有问题处理哪儿。

  席鹏介绍,污水处理工艺全国大同小异,但在细节上有很大的不同,地理位置、气候、进水水质等都会产生影响。要保证出水水质达标,仅靠自学和外出培训是远远不够的。

  “我与其他污水处理厂的技术人员时常联系,经常互相发送各自厂里的监测参数,一同研究。”席鹏说,同行间的探讨是他技术不断进步的秘诀。

  稍微停顿,席鹏感叹:“污水处理看似简单,却有很深的门道,真正能把经验变为能力,需要从根本上的提质增效改造和大量的调试实践。”

  席鹏介绍,去年6月,公司提质工程完成后,生物池原本需要每天添加4至5吨的碳源,经过近1年时间对生物池曝气量、回流量的调整,进水水质碳氮比提高,现在基本不用投加碳源。

  “一顿碳源1500元左右,还得每天加,这得多少钱!参数有,成功的例子也有,但别的厂经验照搬过来就是行不通。”席鹏说,污水处理一个厂一个样儿,要想出水水质达标,经验、例子、参数等都是借鉴,能够依靠的只能是不断地尝试。

  近一年的时间,无数个日夜,席鹏始终在重复着同样的工作,不厌其烦地调试着各个设备,也是他的努力让污水处理变得高效。

  采访结束时,他说道:“付出都是应该的,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出水水质达标。”

  记者 刘超 文/图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