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垃圾分类喊了很多年,但现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垃圾的丢弃、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等各个环节都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日前,家住市区鼓楼南的市民樊建明谈及我市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时,提出了对垃圾分类的看法。
樊建明直言:“众所周知,垃圾分类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资源回收利用,大家对垃圾分类的理念也十分支持,但是真正落实到行动上了没有?我认为还有很大的欠缺。”
他说,一方面,大部分人在家里收集垃圾时就没有进行分类,扔垃圾时即便面对分类垃圾桶也是胡乱扔进去,能够做到精细分类、精准投放的市民仅是少部分。另一方面,目前分类垃圾桶并没有完全覆盖到位,在许多农村仅仅是每条胡同口置放了一个垃圾桶,没有区分是否可以回收。此外,即便有的农村分别放置了分类垃圾桶,但垃圾清运车在工作时,经常是不管不顾把几个桶的垃圾全倒在同一车厢里,这样前期的分类工作相当于“零”,起不到任何效果。
“促进垃圾分类,必须要打造一个完善的分类、收集、清运、回收流程。”樊建明建议,首先要确保分类垃圾箱全覆盖,不论是市区各个住宅小区还是偏远的农村地区,哪怕不像大城市那样分出了厨余垃圾、干式垃圾等,只要先分出“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就行;其次是收集、清运方面,应该设立一个专业的回收企业,每天对“可回收”垃圾箱内的垃圾进行回收并资源化处理,现有的垃圾清运车则只收集“不可回收”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再次就是在做好收集清运的基础上,广泛动员市民在投放垃圾时进行分类投放,从源头开始分类处理。
樊建明说:“一个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数量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其中可回收并进行循环利用的垃圾也不是小数。做好垃圾分类回收,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该把这项工作交给专业度高、技术性强的企业,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垃圾分类,小事不小。樊建明表示,只要大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一袋袋垃圾提前分类、精准投放,就能为生态环境和整个社会作出一分贡献。希望所有人都能将关心环保的认识转化为行动力,从细节做起,从现在做起,用小举动促进环境大提升。
记者 柴云祥 实习生 李依然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