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查人员正在查看筛沙设备
临汾新闻网讯 凌晨3时,四下里一片寂静,在尧都区土门镇古镇村村外的一个路口处,静静停放着一台面包车。“来了。”随着远处重载货车传来的轰鸣声,车里的4个人坐直了身子,死死盯着东边的方向。
一辆满载渣土的大车咆哮着由远及近,在这个路口转向北驶去。面包车悄悄发动,跟着拐了进去。渣土车的尾部卷起了漫天的尘土,后面的车尽管隔着三四十米,仍然看不清路面。
目的地到了,只见现场一道5米深的土沟里倒满了建筑垃圾,偌大的场地没有一处围挡,地面上的浮尘有七八厘米厚,每走一步都能踩下深深的脚印。“拍照、取证,快!”4个人从车上跳下,迅速投入工作……
这是8月16日凌晨真实发生的一幕。这4个人就是市生态环境局的环境巡查人员。
今夏以来,我市空气质量指标不降反升,其中PM10一度处于高位。市生态环境局立即进行部署,要求环境巡查人员加大巡查力度,找到“污染源”,特别是对施工工地等易产生扬尘的领域进行巡查。
重点区域巡查室负责人说:“面对我市严峻的空气环境质量形势,我们必须拿出十二分的精力,对重点区域进行‘全覆盖、无盲区’的昼夜巡查,不给污染环境行为留有任何空间。”
连日来,该巡查室组织了60人的队伍,兵分五路开展巡查。在他们夜以继日的努力中,一个个问题浮出水面,一个个污染源被连根拔除……
夙兴夜寐 步履匆匆
建筑垃圾一堆接着一堆,断裂的石膏板、破碎的瓷砖、塑料包装材料散落得到处都是,崎岖不平的地面上停放了许多车辆,地面上纵横交错着一道道车辙……
这里是市区东盛华庭小区南侧的一处裸露空地,8月12日下午,巡查一组巡查至此时,发现了这里存在的问题。
巡查人员盛英涛说:“附近居民把车停放在这里,由于此处地面没有硬化,车辆出入时会产生扬尘,同时,大量裸露堆积的建筑垃圾也会产生扬尘。”
这里位置偏僻,周围矗立的高楼将这片空地遮挡得严严实实,能够发现这里的问题,说明巡查人员真正把巡查“无盲区”落在实处。巡查人员王文江说:“巡查室对我们的要求是‘把每一个角落都纳入监管范围’,我们的巡查力度、巡查范围都进一步强化。对这个问题,我们将拍照留档并上报至市大气办,随后由大气办交由主管部门进行整改。”
建筑工地的现场管理与扬尘有着直接关系。连日来,巡查三组将辖区的建筑工地查了一遍又一遍,组长陈志刚说:“围挡是否齐全,苫盖是否到位,道路有无硬化,以及车辆出入清洗、湿法作业等方面,哪一个细节没有管理好、落实好,都会产生扬尘污染。”
8月2日,三组在位于尧庙镇的文德府建筑工地巡查时发现,工地存在不少问题:道路上存在积尘、约5000平方米的裸露地面没有苫盖、挖掘机破损路面时没有雾炮车配合。
巡查人员当即拍照留证,进行上报。
从街头巷尾到建筑工地,从荒滩野地到加工工厂,巡查队员们夙兴夜寐、步履匆匆,处处留下了奔忙的身影。在他们的努力下,一处处乱倾乱倒的垃圾被清理,一堆堆裸露的砂石堆被盖上防尘网,一家家落实扬尘治理“六个百分百”不到位的建筑工地开始行动起来……
扑下身子 扛起责任
降雨降至,空气闷热潮湿。8月19日上午,巡查五组在尧都区刘村镇、土门镇的一个个村落间穿行,查看可能存在问题的每一处角落。3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他们已经实地探查过十几个现场,有正在建设的养殖场,有正在硬化地面的停车场,还有几处位置偏僻的废旧厂房。
“最隐蔽、最偏僻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存在‘散乱污’企业的地方。”巡查人员李小兵说,“根据有关要求,对‘散乱污’企业要‘动态清零’,也就是发现一处,取缔一处。”
汽车开不进去的地方,他们就步行前往,往往要走一两公里;面对大门上锁的厂房,他们就绕行观察,寻找能看到里面的位置。一上午的时间,几个人的裤腿上、鞋子上,沾满了泥浆和尘土。
11时40分,他们巡查至土门镇东羊村时有了新的发现:在村子东头的一处大院,破旧的大门像是久无人居,但门前的路面上却隐隐有两道附带黄沙的车辙印。
进入院内,眼前是一个废弃的练车场,处处杂草丛生。行至大院深处时,在一个隐蔽的角落里赫然出现一台筛沙机和堆积的沙堆。巡查人员吉晋峰用手捻了捻沙子说:“这是已经筛好的,用来做干混砂浆的原料,这个沙子颗粒非常细,没有防尘措施的情况下极易产生扬尘。”
面对这处典型的“散乱污”企业,巡查人员随即现场拍照,留存证据。
这些只是他们巡查工作的一个片段。在重点区域巡查室的微信工作群里,每天都有报回的问题:8月17日,巡查发现在解放东路宝珠药业北门附近,堆积着大量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并未采取苫盖措施;8月18日,巡查发现在西荣阁小区东侧,建筑垃圾堆放、地面浮尘较厚……
扑下身子,扛起责任。环境巡查人员用不知疲倦的脚步,让一个个环境问题浮出水面,巡查室负责人说:“我们要像过筛子一样,找出每一个影响空气环境质量的问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问题锐减 成效颇丰
巡查五组于8月19日查到的非法沙场,是他们当天上午唯一的“战果”。巡查人员吉晋峰说:“以前跑一天能发现七八处问题,现在最多只有两三处。”
“战果”由多及少,说明在巡查人员的努力下,一个个“污染源”已经被彻底清除。这样的变化,在巡查人员开展的问题“回头看”工作中,则更加直观:一组于8月3日发现迎春北街有3家饭店的烟气处理装置长期未清洗,已经起不到作用,到8月11日再去“回头看”时,这3家饭店的抽油烟机和烟气装置已经完成清洗;五组于月初在樊家庄村西侧发现一个沙场,没有证照,苫盖缺失,场内扬尘严重,到8月19日“回头看”时,该沙场已经完成清理;8月9日,三组在尧庙镇一家建筑工地发现一台工况不佳、年限很长的大型工程机械,施工方当场进行了清理……
巡查人员夜以继日地奔波收到了实效:近来,我市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不断下降,天空中的蓝色又多添了几分。我们相信,有这样一支敢于担当、业务过硬的环保铁军,“临汾蓝”必将成为未来的常态。
记者 柴云祥 实习生 李依然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