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替代优势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2021-09-13 12:51:3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培育四大替代优势产业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临汾市替代优势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博众智库

  内容提要:对临汾来说,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在这个过程中,精准把握和培育替代优势产业显得尤为重要。本报告立足我市发展实际,按照优势产业的关联度、匹配度、成熟度、成长性“四要素”模型,综合考虑,提出打造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四大替代优势产业的目标,多维度分析推进路径,提出举措建议,致力于为地方发展主动服务、建言献策。


  当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重点,成为2021年全国经济工作八大重点任务之一,在此背景下,经济领域必将引发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变革。这对于作为典型资源型城市的我市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如何发挥优势,抢抓机遇,科学布局,乘势而上,是摆在我市面前的一项严峻课题。精准把握和培育替代优势产业,是我市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不二选择。

  一、科学精准分析,甄别筛选优势产业

  优势产业是能够充分利用和发挥当地特有资源,运行状态良好,资源配置合理,资本运营效率较高,能够实现和巩固当地竞争优势的新型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我市产业结构畸重,“煤、焦、冶、电”四大资源型传统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高达90%左右,新兴主导产业还未形成规模,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加快推动替代优势产业迅速升级为主导产业,对推动我市产业稳定接续,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按照优势产业的关联度、匹配度、成熟度、成长性“四要素”模型,选取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从业人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17个指标,对我市制造业与服务业主要行业进行优势度综合评价。

  从制造业来看,虽然煤炭(67.2)、钢铁(64.4)、煤化工(37.4)等产业的优势度综合得分较高,但根据国家双碳目标要求,不宜作为优势产业。汽车及零部件制造(31.5)、专用设备制造(23.8)、金属制品(21.7)为主导的装备制造业和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29.9)具有较好的优势度,既是我市发展基础良好的产业,也符合政策引导方向。装备制造方面,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达到20亿元,在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煤机、家电及零部件等领域引进建设了一批重大项目,涌现出山西华翔、平阳煤机、汤荣机械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在临汾开发区、侯马开发区等地初步形成集聚发展态势。清洁能源方面,全市能源结构快速优化,清洁能源比重大幅提升,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45万千瓦,占全部电力装机比重达到20%。未来在“双碳”目标引导和带动下,清洁能源将逐步取代传统能源份额,新能源、储能等零碳及负碳行业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从服务业来看,以批发和零售业(63.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4.6)为主的商贸物流业和以文化、体育和娱乐业(40.9)、游览景区管理(47.6)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业产业优势综合得分较高。商贸物流方面,发展基础较好,区位优势明显,位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的核心区域,也是“一带一路”、中欧班列的重要节点,被列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山西方略保税国际陆港口岸园区和洪洞陆港型国家级物流园区两大物流枢纽格局初步成型。文化旅游方面,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潜力巨大,拥有洪洞大槐树、乡宁云丘山2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尧庙-华门、广胜寺等12个国家4A级景区,全市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游客总数位居全省前列。

  因此,综合考虑,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拥有成为替代优势产业的基础和发展前景。

  二、实施四大工程,聚力发展四大替代优势产业

  根据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要求,立足临汾发展实际,集中优势资源,实施建设侯曲翼装备制造业集聚区、煤成气高效利用转化示范基地、“南方略、北龙马”陆港型国家物流核心枢纽、根祖文化、黄河风情、太岳山水三大旅游带等四大重点工程,全力打造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商贸物流、文旅融合四大优势产业,增强发展新动能。力争到2025年,四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比2020年至少翻一番,达到20%以上。

  (一)建设侯曲翼装备制造集聚区,打造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以打造装备制造业发展集聚区为牵引,加大研发投入和开放创新力度,深入实施“铸链”“补链”“强链”“延链”工程,力争到2025年,全市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我市工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重点建议:

  一是打造侯曲翼装备制造业集聚区。进一步拔高放大装备制造产业优势,勇于先行先试,借鉴太原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的成功经验,有效整合侯马、曲沃、翼城等区域,集聚全市优势资源,创建临汾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打造侯曲翼装备制造业集聚区。

  二是加大研发投入和开放创新力度。争取国省战略性投资项目布局,在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推动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煤机装备、智能制造装备、家电及零部件、轨道交通装备等重点领域创新发展。

  三是深入实施“铸链”“补链”“强链”“延链”工程。围绕重点产业链梳理1-3家“链主”企业,支持“链主”企业做强做大,加快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迈进,培育壮大一批规模效应突出、产业特色鲜明、科技水平领先的新型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二)建设煤成气高效利用转化示范基地,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集群

  紧紧把握“双碳”目标引导,清洁能源快速发展的新机遇,以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力争到2025年,全市煤层气产量达到150亿立方米,成为省内外具有竞争力的新型能源基地。

  重点建议:

  一是在煤炭方面,优化煤炭生产与消费结构,推动煤炭清洁生产与智能高效开采,推进煤炭分级分质梯级利用,大幅提高就地转化率和延伸精深加工链条,打造煤基全产业链。

  二是在煤成气方面,依托丰富的煤成气资源,积极开展“三气”综合开发试点,加强地面开采煤层气热电联产和瓦斯气综合利用发电,加大煤成气产业链延伸和高端产业应用,打造煤成气高效利用转化示范基地。

  三是在新能源和储能方面,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集中优势资源引培龙头企业,推动多元制氢体系,做好煤成气与氢能结合发展这篇文章,推动制氢成本快速下降率先形成竞争优势,加强氢气储运及加氢站建设,壮大发展绿氢经济。

  四是加快大规模储能多元化示范应用,探索储能多元化发展模式,大力推进电源侧储能项目建设,积极推动电网侧储能合理化布局,支持用户侧储能多元化发展,支持锂离子电池等相对成熟且新型储能技术成本持续下降和商业化规模应用,打造“风、光、气、氢、储”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三)建设“南方略、北龙马”陆港型国家物流核心枢纽,打造商贸物流产业集群

  充分发挥我市被列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的优势,根据国内著名专家对我市物流发展的诊断研判,我们认为将侯马山西方略保税国际陆港口岸园区和洪洞龙马综合物流枢纽联动培育,打造成为两大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构筑“南方略、北龙马”双核驱动格局,力争到2025年,全市商贸物流业收入突破2000亿元,成为服务业发展重要新生力量。

  重点建议:

  一是侯马山西方略保税国际陆港口岸园区重点支持中欧班列常态化开行,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黄河金三角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快申建国家综合保税区,全力打造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平台,以物流带动产业,实现以港促产,以港兴贸,以港育城。

  二是洪洞龙马综合物流园重点针对煤炭等大宗商品、农产品、汽车整车、白色家电、小商品等货源品类积极组织货源,依托瓦日铁路,通过区域集疏运、供应链服务、多式联运等功能,发展多种运输方式的综合运势,服务于大型生产制造和商贸流通企业。

  (四)建设根祖文化、黄河风情两大文化旅游带,打造文旅融合产业集群

  依托我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优势和坚实的文旅产业基础,做好根祖文化、黄河文化两篇大文章,到2025年文旅产业综合收入突破1000亿元,成为我市服务业支柱产业。

  重点建议:

  一是以打造博物馆之城为抓手,巩固提升“根祖文化”旅游带。以建设博物馆之城为目标,深入挖掘陶寺文化、尧文化、晋文化、祭祖文化内涵,启动博物馆群落建设计划。加快襄汾陶寺遗址、丁村遗址开发利用,推进建设陶寺遗址博物馆;依托尧庙尧陵等文旅资源,加快建设尧庙·华门文旅融合示范区,打造尧文化综合体验基地;以侯马晋国古都博物馆、曲沃晋国博物馆为重点,打造形成以晋文化展示与传承、晋风遗址科考、晋文化体验等为主题的三晋故国文化体验区;完善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配套设施,延展“根祖溯源”主题,展示“根祖文化”魅力;鼓励依托我市各类文物遗址、历史建筑、工业遗产、农业遗产、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建设一批特色“博物馆小镇”,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创新,以“博物馆+主题公园”“博物馆+文化特色街区”“博物馆+生态农业”等模式推动文化旅游融合、三产融合,打造彰显五千年华夏文明特色的博物馆集群聚落。

  二是以推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抓手,打造多彩“黄河风情”旅游带。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我市应依托深厚的黄河文化沉淀和丰富独特旅游资源优势,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准确把握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以黄河流域文物及文化资源分布、山形水势为基础,规划建设旅游专线有机串联核心景区,构建“一带三园多点”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格局。推进建设集黄河观光、文化体验、风情展示、康养度假、运动休闲、农业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黄河文化保护展示传承带”。重点打造“壶口瀑布、乾坤湾、云丘山”等三大沿黄核心景区,加快推动黄河零散分布的古镇、古村、古遗迹整合化,凸显黄河的观赏价值、历史价值、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开发黄河文化产品体系;加强与陕西联动合作,推动重点建设项目列入国家发展战略推进落地实施。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培育优势产业是一个大课题,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硬任务,头绪繁多,任重道远,但只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咬定目标不放松,凝心聚力谋发展,相信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校对 张晶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