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法国教育家卢梭亦曾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们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们有爱学问的兴趣。”课堂上,让学生觉得愉快、有兴趣,不感到有心理压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尽量减少这样和那样的限制,形成一种自由民主探究的气氛。先由教师提出问题过渡到学生质疑,从而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内在动机。
如果学生对老师的解答有充足的质疑理由,教师应让学生提供他们所能提供的证据,然后进行正确与错误的比较认识,让学生从基本概念上明白,达到认识的统一。
二、鼓励学生动作与思维相连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练习,思维就得不到发展。”低年级的小学生好玩好动,注意力容易转移,易受情境左右,情绪变化快,以兴趣支配一切活动。所以低年级语文教学要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注重从儿童生活实际入手,注重形式和内容的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审美性和感染性。
三、鼓励学生大量搜集资料
学问学问,“学”贵在“问”,有怪想法的学生,往往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把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确实有助于潜能的调动与发挥。在教学生学习小学第二册语文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时,请 学生收集大自然中有哪些语言?你最感兴趣的语言有哪些资料?学生对古老的“三叶虫”化石非常有兴趣,从各类百科全书中查找资料,英特网上阅读并下载图片等方式进行讨论、探究学习课文,在一些基础知识、共性问题和相关内容方面教师可以面对全组进行指导,这样可以节省教师指导的时间。另外学生从不同途径得到的信息资料可以共享,也节省了学生的一部分时间。每个问题指导组内学生研究的问题既有分工,又从不同角度共同回答一个大问题,这对学生的竞争与合作精神的培养非常有益。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在师生互动中都得到调动,重视学生的认知需要和情感需要的整合。
四、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不仅仅给学生留下充足的复习和做作业时间,而是给他们提供独立思维的过程。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毫无顾虑地提出心中的问题,争先恐后地回答自己懂得的问题,兴趣盎然地进行课堂阅读讨论。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把知识教活,让学生学得活,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教学过程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索的过程,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确确实实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临汾市第四小学周静涛)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吹尽黄沙始得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