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县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纪实

2009-12-10 08:57: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落实政府职责
优先支持发展义务教育

翼城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教兴县工作,把该项工作纳入党委、县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历届党政领导班子的任期目标。为确保“科教兴县”工程的顺利实施,县上专门成立了“科教兴县”工作领导组,为实施科教兴县工程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翼城县县委书记李朝旗对教育情有独钟、厚爱有佳。来翼城任职的当天同分管教育副县长杨忠华等县领导就到翼城中学进行调研,接下来他深入到教育局、翼城五中、北关小学、翼城三中等,就新建翼城五中教学楼现场办公,就其他几所学校的科学发展观学习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今年9月8日,翼城县召开全县教育工作暨庆祝第25个教师节表彰大会,四套班子领导全部出席,并对教育战线上涌现出的红旗单位、先进单位及模范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予以表彰。一年来,翼城县委、县政府共召开各类专题会议10余次,现场办公解决教育突出问题20余件,有效地促进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健康发展。今年,经济危机使县财政收入受到了重创,全县经济十分萧条,财政一度出现赤字。尽管如此,县委书记李朝旗、县长赵雁峰多次在小会、大会上提到,发给教师的工资一分不能少,并借款四千万元按国家政策要求给全 县教职工进行了加资。

抓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

翼城县教育局局长续龙告诉笔者,近年来翼城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义务教育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主要采取以下四项举措。
1.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仅2009年,县政府投入资金千万元新改扩建了13所中小学寄宿制学校,改善了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多年来,翼城县政府一直把“提高中小学装备水平,解决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强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列为承诺办理的实事之一。作为承办单位,县教育局按照“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基础教育办学水平、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工作思路,采取局党委成员包片、机关干部到责任学校蹲点相结合的方式,摸清情况,勘察、设计学校改造方案,每周过问,每月督察督导落实,分期拨款,审核验收,确保项目的质量。并对全县部分中小学装备了电脑、多媒体教室,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
2.扶持山区薄弱学校。一是在教学质量评估上,山区、半山区、平川、县直学校分类计算成绩、分类评估。二是从2009年开始,省重点学校(翼城中学)在农村招收高中新生有25%的定向生比例,山区定向生比例更高。三是教育经费向农村学校倾斜。四是抓好薄弱学校改造,不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五是加大对薄弱学校尤其是山区学校的帮扶力度。促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点加强山区学校的建设和改造,努力在设施设备等方面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改变山区学校规模小、条件差、质量低的面貌。
3.对待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的办法。一是在每年中小学新生划拨上严格按照“划片、就近、免试”的原则入学。二是积极实施农村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程。切实落实国家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各项政策,认真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家庭和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贫困学生工作。三是重点加强农村初中建设。调整教育经费支出结构,较大幅度地增加对农村初中教育地投入,特别是对相对困难的初中。花大气力提高农村初中的管理水平、师资水平和教学水平,办好每一所初中学校,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从源头上缓解择校压力。
4.合校并点,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力争用三年时间,通过整合、新建和改造一些学校,使全县中小学布局基本合理,初步实现义务教育办学设施标准化,努力实现县域内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大体相当,县域内师资配备基本均衡。同时,建成多层次、广覆盖的教育培训网络,基本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目前该县小学三级复式、7人以下小学和两轨以下初中已全部撤消。全县小学由2002年的372所调整为248所,初中由原来的27所调整为21所,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教育资源得到了最大整合。同时,为缓解县城学校办学压力,该县决定在县城再建一所6轨制小学和8轨制初中,并完成了选址、立项等工作,教学楼正在建设中。

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初步建立了校长培训提高、考核、任用与管理的有效机制。该县坚持事权统一,建立由县教育局牵头选用、聘任各类学校校长的机制,对缺额校长、副校长岗位大胆实行民主推选、公开选拔、竞聘上岗,优化了教育管理队伍,激活了中小学用人机制。同时建立完备校长队伍档案,积极组织中小学校长参加各级组织的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并认真落实校长任职考核制度和校级领导班子的评议制度,提高了校长及学校班子的责任心。
二是及时补充教师资源。2007年由县教育局牵头,人事、编办、财政等部门联合在山西师大、太原师院等本科院校,为民办学校招聘具有公办身份的教师145人,县财政承担25%的档案工资。
三是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认真抓好教师全员继续教育公共必修课和专业课的培训和考核工作,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全面提升教师学历层次;着力打造“名师工程”,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全县共涌现出省级骨干教师26人,市级骨干教师117人。
四是开展轮岗支教活动。县教育局以扶持农村薄弱学校为重点,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为目的,实行教师定期轮换交流制度,依照按需选人、分级选派、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方式,组织县直学校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三年内共选派141名教师下乡支教。

大力开展科教培训提高义务教育整体素质

该县结合本县农村、农业和农民实际,积极探索和推进教科劳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在完成基础教育的前提下,在初中阶段的劳动技术课和地方课程中安排了300课时左右的培训课程,做到了有教师、有计划、有内容、有考核。同时全面加强农村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场所建设,保证每所中小学都有一定规模的校田、校林和其它供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和职业技能学习的基地,确保了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掌握一门就业实用技术,走出校门即可用所学之技帮助家人科技致富。
在县委、县政府的扶持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断转变观念,把对职工的岗位技能培训作为提高企业效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县各企业职工的培训覆盖率均达到72%以上,每年再就业培训400余人,占到了失业人数的63%以上。几年来,先后完成全县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5.3万人次,转移剩余劳力3.8万人,其中向深圳、广州、浙江等省大中型企业输送劳动力超万人。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培训和劳务输出等工作,使得广大农村劳动力科技素质不断提高,就业渠道逐步拓宽。全县各类技术骨干、农村专业技术人员人数逐年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制定目标体系 加强义务教育阶段管理水平

今年,翼城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临汾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振兴教育事业的决定》,全面提升广大教育工作者专业素质和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县教育局局长续龙同班子成员在广泛征求该县一部分老教育工作者意见下制定了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目标管理体系,三年分别实行实效管理、精细管理和高效管理。县教育局副局长秦学科告诉笔者,2009年-2010年中小学管理目标的整体工作思路是:一个紧扣,四项突破,四个提升。即紧扣素质教育的主题,围绕精细化管理做好各项工作;实现备课的突破,实现课堂教学的突破,实现管理的突破,实现评价的突破;提升实验教学水平,提升远程教育 的利用率,提升校本研训的实效性,提升因才施教、分层优化的科学性。
1.进一步加大评价的力度和深度。一是开展好三轮评价。本学年,将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单项或多项过程性抽测,抽测的重点,要放在实验教学、远程教育、常规教学和对非考试科目的评价上。二是本学年教研室要出台常规教学和对非考试科目的评价指导意见。三是每轮的评价都要延伸到高完小,年终要对高完小进行排队。
2.实行末位淘汰制度。2008年县教育局局长和各位中小学校长签订的任期目标责任书中,有一条明确规定:教学成绩和整体评价成绩有一项连续两年排在全县末位的校长要引咎辞职。这是该县采取的一项新举措,也是一项硬性标准,必须坚决贯彻执行。
3.促进非考试科目工作的开展。本学年该县将进一步加大力度,继续以各种活动为平台,加强音、体、美、实验教育及班主任工作。各学校对此高度重视,开全开足开好课程,在日常工作中全面渗透,强化训练,积极组织广大师生参加各种竞赛、展示活动,力度要大,质量要高,确保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4.修订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办法。为督促小学开全课程,今年该县采取抽测的办法,六年级年终质量将监测四门课,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综合;1—5年级抽一个年级,抽一门学科评价。小学以五科的成绩参与质量监测评价,初中三个年级将保持上学年的评价科目不变。
翼城县以质量求生存、向质量要效益。一滴滴汗水换来喜人成绩,全县小学上学率和巩固率均达100%;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9.75%,三年保留率达98%,辍学率控制在2%以下。坚持狠抓扫盲工作不停步,严格控制在校生辍学,杜绝新文盲产生,并抓好脱盲人员的巩固提高工作。同时,中考质量自2005年全市中考招生制度改革以来,连续5年均处于全市领先地位,2007年以均分高出全市平均分数45分的成绩位列全市榜首。2008年以均分高出全市平均分数42分的成绩位列全市榜首。2009年翼城中学录取分数线为609分,仅低于临汾一中、临汾三中分数线。该县教育局连续4年荣获临汾市“教学质量优秀单位”荣誉称号。(吉军 高青东)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