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马一中在全市振兴教育事业中的探索之路

2010-07-15 09:55: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编者按:两年前,当全市各界对临汾教育发出呼声的时候,在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临汾教育之后,本报采写了“解读临汾教育”系列报道,并发起了“寻找临汾教育新势力”活动,为此,市委、市政府召开了振兴临汾教育动员大会,出台了全面振兴临汾教育的决定。两年过去了,全市的教育工作者不负众望,教学质量连年攀升,高考、中考不断取得优异成绩,教育布局逐渐趋于合理,教育均衡长足发展,上学难得到有效缓解。这一系列成绩的背后,各县市领导、教育职能部门、各学校、广大教师付出了怎样的心血和汗水?在振兴教育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总结怎样的经验教训?从本期开始,本报将从不同视角,刊发典型经验做法,供全市教育工作者借鉴和参考。


侯马是临汾的南大门。侯马一中是全市县市学校中的名校。2008年侯马举全市之力,斥资2亿元建成了晋南最大、设施一流的现代化学校,侯马一中的师生们搬进新学校很是自豪。
在前几年临汾教育走低的情况下,侯马一中扛起了临汾教育质量提升的大梁,每年升学人数都在上升,名列各县市榜首,实现了该校提出的一年一个大跨越,三年参考学生达线人数翻一番的目标。
这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为何连年提升?高考达二本线以上人数实现三年翻一番目标又是如何实现的?连续几年高考名列临汾市前茅的奥秘又在哪里?近日,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制定高目标——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教育名片”

“侯马处在临汾、运城、晋城中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作为学校,我们就是要面向现代化教学,办大教育,把侯马一中建成辐射临汾、运城、晋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名校,打造‘教育名片’。”采访时,原侯马一中校长、前不久刚刚走马上任侯马市教育局局长的周成才,如是说。
侯马一中,坐落于侯马市东郊,占地375亩,可容纳90个教学班,4500名学生就读。进入学校,花红草绿、楼宇连廊,置身其中犹如人在画中。映入眼帘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几个大字,使人仿佛进入了大学校园。
然而,区域性中心名校如何建设?这张区域性“教育名片”牌如何打?当时着实使周成才这位在侯马教育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老教育”犯了难。
“市委、市政府领导把投资这么大的学校交给我,学生和家长在眼巴巴地看着我,我必须把这个学校办好。”周成才的压力很大。
几天后,周成才在全体教师会上提出了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名校的目标和办学理念:为学生一生奠基。以新田文化底蕴为依托,开放办学,兼容并蓄,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特长,实现一年一个大跨越,三年达二本线学生人数翻一番,高考人数领跑临汾各县市的目标。

封闭式管理——增加有效时间 让学生更有安全感

周校长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2008年5月侯马一中搬进新校址时的情景:当时考虑到学校远离市区,交通不便,出于对学生上下学的交通安全考虑,加之又考虑到高中学生学习时间较紧,学校决定对学生实行全封闭管理。
然而,这一做法却引起了一些学生家长的不满。他们认为这是学校在变相乱收费。周边的封闭教学,临一中、运城康杰、新绛海泉中学,都是开放式走读教学,在周边没有先列。为此,一些学生家长找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认为周成才这是在“胡来”。难道封闭了学生就能教好吗?有的甚至还在侯马吧上辱骂周成才“无能”,说,看周成才把侯马一中搞得乱成了啥样子?周成才苦口婆心地给学生家长解释,但有的学生家长不理解,还是纷纷把孩子转到了外地其他学校。
那段时间,周成才面临着种种压力。但他是个说到做到的人,说出的话和做出的事决不反悔。
学生进行全封闭管理后,教师随叫随到,24小时值班,增加了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更主要的是家长再也不用为学生上学路上的安全操心了。当时,一件事也正好教育了当初不愿意封闭的学生家长。去年进入冬季,侯马市下起了几十年不遇的大雪,十几天时间里,冰冻路滑,车辆难行,交通几乎瘫痪。这样,当时一些不愿封闭的学生家长,知道了当初学校封闭教学的良苦用心。这样,一些当时不理解的学生家长变得理解了。同时,看到封闭后,孩子的学习不但没有下降,反而直线上升,一些学生家长从理解又上升到了完全支持,又纷纷把孩子从外地转了回来。
学校封闭式管理走向正轨后,周成才又想到了招才引智,筑巢引凤。他想,侯马一中在周边县市已经是一流的设施条件,必须引来“漂亮”的金凤凰栖 息。只有引进高学历、高智商的人充实教学队伍,一中的发展才有希望。
周成才找市委、市政府领导说出了想吸收一批研究生补充教师队伍的想法,没想到,一拍即合,市委、市政府领导完全支持他。当时的市长,现为侯马市委书记的马彪,亲自指派一名市委常委深入到山西师范学院和陕西师范学院招生。学生们纷纷报名,几天时间报名人数就达60余人。经过专家考试,择优录取,最后,16名研究生走向了侯马一中教师岗位。这些研究生,利用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再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很快在教学岗位上发挥了作用。

创新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空间

“降低难度,回归课本,以大纲为纲。”这是周成才经常在教师会上讲的一句话。
针对一些学校乱补课、乱给学生购买复习资料的现象,他要求教师,以课本为主,以教学大纲为纲,打牢教学基础,降低教学难度,不要把高考看得高不可攀。
“办现代教育,必须创新,必须摒弃过去‘填鸭式’的教育,让学生在感性中学,在快乐中学。变过去的让我学,到现在的我要学。”周成才常常用这些话教育教师。
这样,在侯马一中,学生在讲台上讲课,老师像学生一样坐在台下听课,就成了见惯不怪的事。让学生成为讲台的主人,先学后听课,学生自己出题和互相出题相结合,教师评议,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离不弃,决不放弃。这是侯马一中教学的又一亮点。周成才说,一个孩子,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可能是全班的五十分之一,但对一个家庭来说,就是100%的希望。他们要求教师注重公平教育,并在教师中开展了“假如你的孩子是差等生你该怎么办”的大讨论,同时与全体代课教师签订了“培养转差学生责任书”。这样,使差等生树立了信心,找回了自尊、增强了自信。
在侯马一中,每年高考前召开“宣誓大会”已成为惯例,这样,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学习时间紧,但学校的体育课,还照上不误,增强学生的考前体质和缓解、释放、高考压力。为了防止学生考前紧张、忧虑,造成心理疾病,他们每年都要聘请心理专家给学生们进行考前心理辅导,今年又特邀全国知名的心理专家杨敏毅教授给学生们讲课,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精细化管理——教师为荣誉教 学生为荣誉学

如果把侯马一中创新教学模式比作为一首优美动听的交响曲前奏的话,那么精细化管理则是这首激昂交响曲的高潮所在。
他们狠抓精细化管理,形成了“以校处级管理为主导,年级管理为主体,班级管理为主体”的管理体系,在“严、细、实”上下工夫,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特色。
一月一考试,一月一总结。每月考试结束后,学校都要召开各课教师分析会,让每课教师谈自己所代的课,成绩在哪里,失误在哪里,并横向比、纵向比,和自己的同年级比,和去年同期相比,和周边临一中、运城康杰中学比。这样,找出了差距,增加了动力。老师认为这不是在考学生,而是在考自己。
同时,校长、教学副校长、年级组长经常深入课堂,与教师谈心,了解教师、学生的状态、需求,靠前指挥,并制定和完善《侯马一中高考奖励办法》,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掌握和了解第一手教学资料。
“当校长,就是要给教师和学生当好全天候保姆,你一个校长,就是浑身是铁,又能打几个钉?全靠一批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的带动作用。”周成才说。
为了当好这个“保姆”,周成才做到了三个必到:教师家里有红白喜事必到;教师家里遇到困难必到;教师生病住院必到。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和人格魅力感染和感动着每位教师。
成绩背后是汗水、泪水和艰辛的付出。周成才说,我感激侯马一中有一大批默默耕耘、辛勤奉献的教师,是他们才有了侯马一中今天的成绩。219班班主任王玉老师,孩子随在广州工作的爱人生活。在高考的前几天,他爱人打电话说,孩子连续几天高烧不退,望她速来广州。但她放心不下即将高考的学生。“我见到她时,她眼泪在眼眶直打转,我的眼泪也流了出来。”周校长说。然而就是这样,她高考结束后,学生们填完了志愿,才匆忙赶往广州;文科班地理老师梁秋芳,高考前胰腺发炎,脖子粗肿得几乎说不出话来,但她毅然坚持给学生上课。每位教师都是一首奉献歌。
如今,老校长周成才走马上任侯马教育局局长,新校长孙振华上任后,就紧锣密鼓地找教师谈心,制订措施,完善制度。他说,我有信心、有决心,把侯马一中在老校长打下的基础上建设得更好。

(通讯员 柴卫东 文/图)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