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考生怎么调整心态

2011-06-09 10:01: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段惠萍,心理咨询师、经络催眠师,临汾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心理咨询师。专职从事心理咨询工作12年。工作十余年,接待心理咨询与治疗案例千余例,做心理健康讲座近百场。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婚姻家庭关系和儿童青少年成长方面有很强的实力。


记者:高考后为什么许多考生会产生“焦虑”呢?
    段惠萍:据心理专家不完全统计,高考结束到录取结束这段容易被忽视的时间里,60%—70%的高考考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近20%的考生会因为过分焦虑而影响了日常生活。在高考后的三个月内,不论是考生还是家长,期待中伴有焦虑,已经成为一种心理常态。高考结束后随之而来的对考试结果的预测和获知,会让许多考生有不同程度的突发性心理冲突,出现生理紊乱现象。
记者:这种生理紊乱会伴随考后综合征的出现,考后综合征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呢?
    段惠萍:考后综合征存在3种不健康的类型:一是放纵,放纵型考生在考生群体中占到相当大的比例,他们认为高考结束,得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弥补自己这么多年来的辛苦,因此就疯玩起来了。二是抑郁,抑郁型考生的表现是吃不好、睡不好,情绪低落,严重的会出现轻生念头,甚至采取轻生行为。三是茫然,茫然型考生从原来紧张的高考学习中一下子放松下来后,会产生一种虚无、无所适从的感觉。 这种茫然对于那些心理素质弱的考生,还会持续加重,造成失眠,再从失眠到抑郁等。其实高考综合征并不可怕,它只是一种暂时性的混乱。
记者:家长应该怎样帮助考生度过这段暂时性的“混乱”呢?
段惠萍:考后父母的态度对考生心态的影响相当大,有时甚至远远大于成绩本身,所以家长也要适时调整心态。充分发挥‘避风港’的作用,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避免与孩子谈论高考、成绩等敏感话题。要理解孩子的情绪和内心感受,给孩子提供适当的机会和途径,发泄出他们心中的情绪。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做些有益身体健康的事情,例如旅行或者参加一些公益活动等,这样既能让考生跟社会多接触,也对未来进入大学生活学习有利。最好不要再代替孩子过多地打理他们的日常生活,给他们创造一些机会去参与各种各样的劳动。
记者:焦虑”或者“混乱”都是压力造成的,考生该如何排遣压力呢?
段惠萍:考生在高考后一般都面临两方面的压力:上大学的压力和高考落榜后的压力。作为考生,在迈进大学门槛之前,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更多的困难在考后等待着。如怎样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相处,如何独立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等。高考落榜的考生,面临的压力主要是两方面,一面来于自身,一面受环境影响(包括家庭、朋友、社会)。首先要调整好心态,认清自我;第二,要给自己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第三,培养成功者的基本素质;第四,未雨绸缪,给自己做好职业规划。要坚信高考落榜,一样是可造之材。
记者:考生在这段的确“难熬”的时段里,该如何正确度过呢? 
段惠萍:不管考得好与不好,考生都应该利用这个时段适当地进行放松,用健康的行动来为自己营造一个快乐的心境,而不要一味忧郁、后悔,或者放松过度,反差太大。”考生在高考备考期间身体的能量消耗得很大,因此最好利用这段时间作为个人的身体恢复期来集中进行自我调节。考生除在饮食上调节外,重要的是运动健身,进行游泳、跑步、球类等运动,以弥补高考对身体的过度消耗。运动可以带给人快乐、兴奋的好心情,所以对于高考发挥有些失常的考生来说,运动健身可以激励他们重新鼓起斗志,树立自信,积极地迎接将面临的新挑战。(本报记者 刘晚)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