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是周末,下午天气阴冷,我正在外面办事,突然接到了徐英妈妈的电话“徐英离家出走了!”我很震惊,但依旧劝她不要着急。我告诉她:“依据我对徐英的了解她不是走极端的孩子,你可以到你家附近小商店里或旅店或游乐场所去看看。根据她离家时的穿着和她没有带钱的情况,推断她不会走远。”不久,徐英的妈妈又打来电话,在一个小饭店找到了徐英。
事情得从初一说起。第二学期开学两月后,连续几天班里经常有学生报告,说自己的东西或钱丢了。我利用班会进行了耐心地分析引导,有的东西又神秘地物归原主。我心里颇感欣慰。
但是,不久又发生了类似的事件,我暗地里跟那几个同学的家长进行了交流,让他们注意孩子的行为和物品的变化。
徐英的妈妈告诉我,她收拾孩子的床时发现了孩子的床箱里放了许多新书及一些物品,让她大吃一惊。而我深感沉重:怎么办?既不能坐视不管,又不能大张旗鼓……
据我了解,这个女孩在家排行第二,上面是个哥哥,父母对哥哥十分宠爱,对她却有点冷落。初一时她曾经说眼睛看不清楚黑板,要求调座位,我建议她可以配个眼镜,坐最后一排时就戴上,而她说妈妈不给她配,为此我还给她妈妈打过一次电话,也没有结果。从此她的学习劲头就有些不足了。
前些日子发生过一件事情:那是一个下午,刚到校,一个学生告诉我说:“老师,徐英偷拿小卖部的东西,被老板抓住了,人家要她赔钱呢。”徐英到校后的表现却没有什么异样,我也没有立即叫她,心想让她上完课再说。放学时,她过来找我,看见我她就哭了:“老师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下决心一定改正!请不要告诉我的父母。我今后一定努力学习。”一天放学后,我叫来徐英用讲故事的方式告诉了她不良行为习惯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她一脸凝重,似乎明白了我给她讲的道理。我没有指责和批评,而是耐心了解了事情的原委。
事情过去两周后,我叫来了她的妈妈,告诉了她妈妈事情的经过和我的处理,她的妈妈也明事理,赞同我的处理方法。同时告诉我,这个孩子是抱养的,从很小时就有这样一个坏习惯,见到喜欢的东西就偷偷拿走,教育过无数次效果也不明显。进入初中后这种行为就很少了,却没有完全改正。
不过,徐英的妈妈还是有些沉不住气,一气之下说了比较过火的话,还生气地骂了她,结果徐英就独自从家里出去了。
事后,我劝徐英的妈妈冷静下来,商讨了一个帮助她彻底改正的方法。首先,妈妈与她倾心交流,用真心真情包容她,鼓励她战胜自己,并探讨彻底改正的具体办法。其次,我每周与她进行两次交流,及时巩固引导,给予她切实的心理疏导帮助,让她渐渐摆脱不良心理的影响。第三,给她阅读有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同时帮助她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将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
从此,徐英上课、课余都表现得很积极,月考成绩有了很大进步,我也给予她必要的肯定并不断鼓励她克服困难。
对徐英事件我感触很深: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绝不是天生的,而是不适应周围环境时的病态表现。作为教育者,我们要透过表面分析其病因,再因材施教,这犹如良医给病人看病,先通过必要的观察、化验,确定病情,再深入分析病因,然后对症下药。对于孩子,我们一定要付出真情、真爱,只有这样才能医治孩子的心灵,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石月香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古县老年大学开展科学养生
下一篇: 幼儿入园有焦虑 家长提早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