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师表』的坚守

2012-08-16 08:08: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他叫温晋生,是安泽县冀氏镇柳树沟村的一位76岁的老人。他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共党员,远在1960年临汾师范上学时就被评为“雷锋式学生”,雷锋精神鞭策他成长,他以一颗善良的心,诠释着一位人民教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真谛。从事教育事业近50年来,他始终以率先垂范为准则,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以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博大胸怀,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学子。
1963年从霍州市调回安泽县冀氏镇后,温晋生先后在冀氏村小学送了3个班、冀氏中学送了2个毕业班。期间部分学生求学有困难,他坚持走访家长,总行程超过两千里,给家长讲解上学对娃娃前途的重要性。提起当年,温晋生说道:“说句心里话,我帮助学生,不是有多么无私和伟大,实在见不得山里孩子求学无门的困境,不忍心他们因贫困而耽误大好前程。”他曾为班上特困生陆续支付书本费在200元左右(那时他的工资才34.5元)。借出去的钱,温晋生既没有要借据,也没有要求他们归还。星期天,他带领贫困生通过给冀氏医院刨药材等方式,来解决学生的伙食费用。
1973年,温晋生任冀氏中学校长后,为使外县较远的同志回家过好假期,他常常留校看门,少则一连两三次,多则达13个假期留校看门,冀氏的学生家长们风趣地称他“老和尚”。为了节约开支,哪班的黑板坏了,温晋生就带上该班班主任整修,学生教室、宿舍、教员室冬季取暖的火炉也多是他砌垒,饭锅漏了由他修好。1980年温晋生调回县教研室工作后,雷锋同志的“螺丝钉”精神仍然鼓舞着他,他年年都要把“螺丝”紧一紧,有几位同志家庭不和,他便利用工作之余登门和解。
2002年春,柳树沟要建新校,温晋生在支部会上自告奋勇,义务监工。从开工到竣工,天天提前10分钟到工地,只请过半天病假,村委、支部主干买了一条烟、一斤茶和糕点来看他,被他婉言谢绝。在施工中因资金紧,建校工程两次停工待料,温晋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于是,他义无反顾地拿出9500元,赞助支垫购料。
有一年的深秋,村民七梅出嫁大女儿,李腊成的父亲李财贵帮厨,老人穿一背心外套一件衬衣,冷得发抖,温晋生赶快脱下自己的外套让其穿上,老人拉住他的手久久不放。放羊光棍老汉李长喜,腿都生疮,脚冻得红肿,使人心疼,他买了一双牛筋底棉鞋,专程往返8里路送到枣林沟让他穿上。王来增的小儿子出车祸断腿,过年时没钱买面,他送去50元钱(当时一袋面32元)使一家人欢欢喜喜过了个年。他还用衣物救济过郭贵财、王全保、王年有、王四妞、梁兆娥、李存信、李红全、王来增等不止10人。
2008年汶川大地震,温晋生除补交党费100元,还替自己长年患病的老伴交了100元,加上特殊党费500元,共计700元,为此,省里还给他开了精装收据作为留念。2010年玉树发生强烈地震,电视未看完,老伴说:“汶川地震,你捐了500元,这也真可怜,怎么办?”他二话没说,拿了500元跑到村支书程桂兰家说:“你替我设法把这钱转递到玉树灾区。”朴实的话语,让全村人对这个年过花甲的老人心生敬佩。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全部精力,由满头青丝到斑斑白发,他对50年前的选择毫不后悔。他在山村学校收获了喜悦、收获了希望,也收获了社会的理解和尊重。50多年来,党和人民给了他很多荣誉。他曾三次出席县、四次出席地区教育大会受奖励,两次被县直党委评选为“文明模范个人”。“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长期做好就是不简单”是他的座右铭,也是他人生的最好写照。(记者 杨琦)

  【责任编辑: 高卓然】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